第4章(2/2)
“卫玠八尺玉骨梁,不及皇都十一郎。”道士眯起眼睛,“今日一见,王爷果真风华无双。”
“好说好说,道长谬赞,”萧齐展开折扇,装模作样地扇了几下,三步并作两步行至对方身前,“本王方才见道长替家母看病,便没有前去叨扰,道长莫要见怪。”
道士爽利一笑:“王爷有话不妨直说。”
见对方毫不谄媚做作,萧齐欢喜:“是这样的,道长,我有一个朋友前不久中了毒,吃了几副药却一直不见好,所以想来问问您的高见。”
道士却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会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爷的挚友想必亦是达官显贵之人,宫里的太医尚且瞧不好的毛病,贫道如何敢妄下断论?”
萧齐也笑:“道长此言只对一半,不过,若是宫里太医能瞧得好,侯爷也不会请您来为家母出诊吧?”
“王爷果然是个伶俐人,只是贫道前来为纪老夫人诊病,非是因为医术高明,乃是因数年前在战乱之中承过老侯爷大恩。贫道并非悬壶济世的江湖郎中,便是王爷请了圣旨,贫道也断不会为他人出诊的。”道士说得干脆利落,丝毫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逆不道之言。
萧齐自然不肯放弃,从广袖之中掏出那几张药方:“不需道长亲自出诊,只需道长将我手中的药方过目一番。本王知道道长不愿参理纷扰世事,因此不会强求道长做别的,只需告诉本王,这药方所解之毒究竟为何物。”
见对方没有要接的意思,萧齐只得再次耍起了泼皮地痞的口舌:“道长既然当年承过我公爹大恩,岂有连他儿媳的这点小忙都不帮的道理?”
对方显然被镇住,但还是想尽可能的回绝:“王爷,贫道每隔数月才来为纪老夫人号脉一次,若是您不着急……”
萧齐欢快地把那几张方子塞到了道士手里:“您慢慢看,我不着急。”
总之人都已经没了,等一天和等一年,有什么区别呢?
.
纪岚予走的时候,萧齐为了不让人在背后说闲话,还是亲自去送他了。
随行之人并不算多,一个西宁侯,一个外交使臣徐钦,再带上一些随从兵士,也不过二百人之数。
萧齐和纪岚予齐齐策马而行,一直到了皇都城郊,萧齐才停下。
“再送,都送到西域去了,”纪岚予伸出手,轻轻摸了一下萧齐的脸,飒飒秋风中策马疾行,萧齐的脸被吹得有些凉,“我一定早些回来。”
萧齐不用回头,也能感觉到一旁的徐钦后槽牙都酸倒了一排,遂按下纪岚予的手:“你再这样酸他们,怕是不到西域就都不听你的了。”
虽是小别,纪岚予心里却是欢喜的。
萧齐从一开始的坚决拒婚,到现在竟然肯亲自来送他出城,足见时间会慢慢改变他的心思。
此时若小别几月,让他一人在家冷静些日子,说不定要比在家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要好。
纪岚予想抱抱萧齐,但看了一眼身后那二百光棍,心道这么做不好,还是忍住了。
他翻身上马,回头对萧齐笑笑:“那我走了。”
萧齐也回到马背上,拉了一下缰绳,调转马头:“一路小心。”
带着两个跟着他的小厮往回走了一段,萧齐才注意到路旁有一片处正在施工,所占地方还不小,足可以与他的襄亲王府比肩。
“这是在干什么?”萧齐拉缰让马儿停下,仔细往那边瞅了几眼。
王佩答道:“回爷的话,这是豫亲王点名要迁居的地方,前几天皇上刚点了头就开始施工了,说是这里有地下温泉,豫亲王请旨要把王府搬到这里来养老。”
王环嗤道:“这是要在这里建行宫?咱们爷都没那么娇贵。”
“豫亲王是先帝长子,皇上与本王的长兄,身份自然尊贵。”萧齐斥道。
嘴上这么说,萧齐心里却暗暗叹了口气。他这个大哥哪都好,就是脑子不够使。
皇帝登基三年,豫亲王始终在不遗余力地进谏,十天半月一封折子,不是批皇上这里不好就是说他那里不对,向来直言,从不避讳。
如今又不知何故,干脆直接和皇上撂挑子了。撂挑子也就算了,偏偏还大兴土木的迁居,要在西郊挖温泉建新王府。
先帝共有十二位皇子,今上行三,他行十一。
五皇子、七皇子、十皇子皆未长大成人,十二皇子是先帝的老来子,如今只有七岁。
二皇子因为反对今上登基,发动事|变,昌平元年就已被赐死。
八皇子体弱,连风都见不得,常年连府门都不敢出,靠着药汤子续命。
至于他的四哥六哥九哥,都被发配去守皇陵了。
萧齐坐在马背上,一阵颠簸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他能感到,也许很快,他就会成为大梁唯一的亲王了。
他身处王位尚觉如履薄冰,更遑论他那坐在龙椅上的兄长。同室操戈,兄长又何尝愿意?
可,天家无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