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亿(1/2)
徐芳宴现在是一名监制,每天都有大量的剧本发到他的邮箱,希望能得到他的临幸。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改剧本,挑演员……有时候他也会自己亲自动手写故事,等待适合的时机,也许有一天,他会自己拍出来。
三年前,他从大学毕业,本来只是把帮电影公司改剧本当成副业来做。渐渐地,他就玩物丧志了,每天通宵修改剧本,第二天再顶着乌青的眼圈出席自家公司的高层会议……为了不丢掉父亲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他把公司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参与制作了四部电影,慢慢积攒了一些经验。
这期间,他的《晚清三十年》也上映了。尽管票房勉强收回了成本,但是反响远不如期待的那么高。也许是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吧。很多观众觉得片子非常闷,看到一半就呼呼大睡,这是徐芳宴自己在影院见到的的真实反应。
影评无数,他没有一一看过。当初在开拍前,是他下定决心把剧本砍了一半,没有完全按照他父亲的想法,把片子分成上下两部来拍。原本的开头是外国人火烧圆明园,皇室逃到了热河,他把慈禧投虎头于潭中祈雨改成了第一幕。这个决定是对是错呢?他也不知道。但是决定了就无法更改,电影上映了,就没办法重拍。
其实,电影就是人生。他因此深切地体悟到这一点。
娱乐圈时移世易,这三年来,像他这样的新人不断地冒出头,相应的,也不断地有旧人被淘汰。饰演恭亲王的张国柱已经去世了,像这样的离去是永远的。更多人只是转换了跑道,或者转到了幕后,或者结婚生子,渐渐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了。
早晨七点钟,徐芳宴通常已经起床,一边吃早餐,一边打开一个文档。这天导演蔡紫阳给他打来了电话,说有个本子不错,希望他帮忙筹钱,还要选角。
“什么本子?”
“已经发给你了。”
“好。”徐芳宴看剧本的速度非常快,半小时就能浏览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就够了。他马上给蔡紫阳回电话,约定了周末,他们一起开个会讨论一下。
蔡紫阳如今也算是圈内最年轻的大腕导演了。想当年他们刚认识的时候,蔡紫阳还头顶着“最有前途新人”的称号。时间改变了所有人,唯一不变的是徐芳宴对媒体的态度,他们上次见面是在一个颁奖礼后的庆功宴上,徐芳宴只匆匆露了一面,和蔡紫阳握了握手就走了。对着镜头,他怎么都热情不起来。
“这个剧本很好莱坞。”两人一见面,就异口同声地说。
现在,国内拍片子已经越来越规矩,一切都向西方学习。写这个剧本的编剧还在电影学院读大四,可是作品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富有激情。主角是一个私家侦探,在破案的过程中,侦探本人也逐渐暴露出了极其不稳定的精神状态,过程比较烧脑,最后的一幕阴森诡异。
“这部片子应该不用太多钱吧。”蔡紫阳的上一部片子没收回成本,因此,徐芳宴判断这次他不会再这么大手大脚。
“主要就是演员和宣传了。”服务生把咖啡送了过来,蔡紫阳要的是一杯卡布奇诺,徐芳宴一贯喝摩卡。
“你心里有中意的人没有?”
“谢安齐吧。合作了几次,他态度都很好。而且这几年,也成熟了很多。”
“他是很好。”徐芳宴点了点头,勺子轻轻搅动着玻璃杯里的冰块。
“你觉得呢?还有什么别的人吗?”
“我心里有个人,这个剧本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但是他可能已经不会再演电影了。”
“你说周纵?”
“嗯。”
“他之前突然宣布不拍片了。累了吧!
红了也蛮久了。观众对他又爱又恨,他干脆一走了之。”
“我知道,你不太喜欢他。当年他拍我们那部戏,最后一个镜头还迟到了,乌林珠都被他气得够呛。”
“他太红了。”蔡紫阳补上一句:“不过是那时候。现在的观众都很健忘。他两年没有作品出来,就算肯复出,市场也不一定买账。对很多人来说,他就是过气了。”
“你说得有道理。不过,有些观众健忘不代表所有观众。起码我没有忘了他啊。”
“我无所谓,你坚持的话,就去找他试试。”
“我会的。”徐芳宴喝了一口咖啡,半开玩笑地说:“至少他的片酬应该没两年前那么贵了。……假如那时候,他靠曾国藩那个角色拿个奖,那又要另说。”
“你先找到他吧。”蔡紫阳暗暗叹了口气。自己本来都和谢安齐谈得差不多了,这可怎么办?
要从七十六亿人中找出一个人,即便是有钱有势的徐芳宴也不敢一口保证,自己办得到。
那个人有心躲着他。他在他生日那天发去的一段祝福,一直都没有被回复。
连基本的礼貌都不讲了!徐芳宴简直怀疑他死掉了。但是,七十六亿人,就会有七十六亿种性格,有人喜欢天天发朋友圈,就一定有人喜欢装死。
一个星期以后,乌林珠过五十岁生日。她是周纵的阿姨,徐芳宴特意选了一块翡翠送去。
乌林珠这两年丰满了,单身多年的她终于找到了真命天子,下嫁给了一个德国人,如今已经鲜少在国内露面。
“小徐啊,真不好意思。上次你找我拍戏,我实在抽不出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