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子(2/2)
赵宝娴欣赏一番,又装进盒子里,退后两步,拱手郑重的向他道:“多谢赵将军馈赠厚礼!”
赵琰满意的大笑起来,神情愉悦极了。
赵宝娴又坐着跟他闲扯了一会儿,心中想着要走。
那天晋安对她的提醒,她在心里揣摩多日,决定以后减少来宫里的次数。
她怕大臣和百姓们揣测她故意讨好赵琰,在他面前妄谈妄论国事,甚至操控左右他的决策。
自从母妃和父皇先后去世,赵琰登基以后,她就觉得周围所有的人都在虎视眈眈的觊觎皇位,想让赵琰死,也想杀了她这个公主。虽然反贼已经清灭,皇权又回到了赵琰的手里,但她还是时不时地担心忧虑。
这些天她借口不进宫,在府里思来想去,想她或许担心过了头。
她确实该谨言慎行,以免给人留下把柄。
正当她要开口说回去的时候,赵琰也看向她,对她道:“宝娴,你先回去吧,明日咱们再见。”
赵宝娴点头,心想,真是怪事,他这还是第一次‘赶’她走。
等金城公主走了以后,赵琰回到后殿换上寻常公子哥穿的锦衣蓝衫,命薛公公悄悄去定远伯府把定远伯和他夫人叫来宫里。
薛公公办事最能揣测赵琰的心思,也最为稳妥,立刻叫了几个宫中侍卫跟着他出宫去了。
待到午时,定远伯司徒镇和他夫人殷氏糊里糊涂又提心吊胆的被内监领着进了御花园,三转两转,终于走到了一处水榭里。
水榭中有一身姿挺拔的年轻公子负手背对着他们,就在定远伯犹疑不定的时候,年轻公子转过身来,挥开手中洒金扇,在面上一遮,又迅速移开了去。
不等定远伯认出这人是皇上且身上的七魂八魄飞出去,就见赵琰潇洒上前两步,面色谦和风流,对着他和夫人弯下腰行了一礼,温声如玉道:“父亲,母亲!”
定远伯身子一晃跪倒在地上,惊慌万分的不住磕头,他夫人殷氏见此情形,也连忙跪了下来,跟着磕头。
“不必惊慌,朕方才演戏罢了!”赵琰翘着唇角道,手一扬,扇子便合上了。
定远伯额头上很快出了一层密密的汗珠,顺着面颊往下滑,额头磕破了皮,七魂八魄早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听了赵琰的话略略找回些魂魄,但心跳如雷,双腿和双臂都在发颤。
赵琰握着扇子,往长凳上一坐,对他们道:“朕知道,你们府上有两位公子,皆是年少有为,今日朕为伯府杜撰了个三公子出来……”
等他讲完了,定远伯才松了一口气,但此事真是荒诞至极……
皇上性情乖戾,放诞不拘,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苟全性命,敬小慎微,拼着一条老命是为了保全大雍江山与先帝的重托罢了!
金城公主与皇上关系甚密,招致许多不满与非议,但她也像颗定心丸般,几次化解了雷霆之怒,有些事的对与错一锤子定不了音。
可这也实在不像话……
“朕只是想逗一逗皇姐,不必大肆宣扬,明日叫她去你们府上看一眼。”赵琰又道。
定远伯连忙应声道:“是,臣与夫人届时恭候金城公主……与、与皇上!”
等定远伯和他夫人退下以后,薛公公上前说道:“皇上,明日,您和公主相见时万不能离的太近,公主她目光如炬,怕是一眼就认出皇上您了!皇上左眼眼尾有颗小痣,画上没有的。”
“那就远一些吧,反正朕跟宝娴也说不上话。”
“是。”
定远伯府离金城公主的府邸并不近,需要绕几条喧闹的大街。
赵宝娴昨日从宫里回来便满心的好奇,猜测那位三公子和皇上究竟有多像。一大早起来用过早膳,又在鹿苑喂了鹿,便乘了马车往定远伯府去了。
到了伯府,得知皇上还未驾临,她便在伯夫人殷氏的招待下坐在他们园中的听雪楼上喝茶说话。
楼上搁了五六个火炉,暖意袭人,比她坐的马车上还要暖和。坐了会儿,她便将白狐裘解了下来,只着一袭绛红色撒花长裙。
冬日园中万物萧落枯衰,鸟儿也无影无踪,只有楼上扶栏旁的佳人成了一道倾城倩影。
伯夫人似乎早就知道要来客一样,茶果点心,美酒佳肴,一切齐备,赵宝娴便靠着栏杆坐下,细细品茶。
“听闻府上三公子与皇弟相貌有几分相像,我来看看,不知这三公子可在府里?”说话间,赵宝娴笑着问道。
伯夫人连忙起身道:“他一向在府里不出门的,公主若见他,我让人叫他过来。”说着,她吩咐身边的侍婢去叫三公子司徒林来。
等了片刻,婢女上楼回道:“公主,夫人,三少爷这就来了。”
伯夫人额首低眉向赵宝娴歉意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