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妃相陪(1/2)
下人又上前为公主斟满了酒,美酒香醇不醉人。
赵宝娴手执酒杯,站起身,扶在栏杆上,看到不远处一个穿着薄墨色缎袍的年轻公子朝这边迆迆然而来,离得越近,她越觉得像赵琰。
直到那人走到楼下,仰头看来,俩人对上视线,赵宝娴心中暗惊,这个世上果真有这么相像的两个人?!
只不过这位三公子与赵琰相比温润绰约许多,眸光澄澈明亮,有着不掺杂世事的纯真与谦和,就像心里愉悦、安静下来的赵琰。
三公子司徒林站在楼下拱手弯腰向她行了礼。
赵宝娴抬了抬手,想说‘不必多礼’,没想到袖摆一动,袖口中的一方帕子滑落下去,被风吹得飘飘摇摇,着了地,正好落在了离司徒林不远的地方。
司徒林将她的帕子捡了起来,一个婢女匆匆下楼,他便交给了婢女,又抬头望了赵宝娴一眼,便退下了。
“公主恕罪,林儿怕生不敢见人,就不令他近前拜见公主了。”伯夫人解释道。
赵宝娴眼睛望着下面,犹有些震惊,没人再比她更熟悉赵琰了,他的面容、身形更是记得一分不差,没想到这位三公子跟他那么像。
沉吟片刻,她十分郑重的嘱咐伯夫人道:“令公子和皇弟是有几分相似,若不想他招惹祸端,以后就少让他出门,否则,这后果伯府怕是承担不起。”
伯夫人连忙起身应道:“是。”
又等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一个宫里的太监在伯府下人的引领下上了楼,跪在赵宝娴面前禀道:“公主,皇上被几个大臣绊住了脚,在宣政殿议事,说今日来不了了,特派奴才前来告知公主。”
“知道了。”
等那太监走了,赵宝娴又问了伯夫人一些关于三公子的细细碎碎的事情,便也起身告辞。
从伯府出来,她叫车夫直接驶去皇宫。
到了宫里,听闻皇上还在议事,赵宝娴便去了自己出宫建府前住的凌月宫。
凌月宫里的布置似乎从未变过,桌椅板凳一尘不染,就连悬挂的窗帘帷帐,也都崭新如初,就仿佛这里一直都住人般对待。赵琰说她什么时候来宫里天太晚不想回去了,正好留宿在这里,这一点他想的很是周到。
赵宝娴让宫人抱出旧琴,放在炉旁,又在地上铺了一张鼠皮毯,她坐在毯子上轻轻拨弄琴弦,一面想从前的事。
她母妃惠妃一直都很受父皇宠爱,而她也是父皇最宠爱的公主。父皇和母妃都教了她许多做人和做公主的道理。
那时她和九皇子赵琰在一块儿玩,赵琰在父皇面前出现的次数多了,逐渐引起了父皇的注意。父皇大概想,原来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啊,资质不错,人也谦卑懂事。
赵宝娴的母妃生不出皇子来,为将来铺路,便也有意在父皇面前为赵琰美言,父皇便慢慢的对第九子加以培养。
赵琰也果然不负众望,渐渐从诸位皇子中脱颖而出,更得父皇喜爱了。
但后来发现,他也有阴暗的一面,其中一个就是人前人后变脸太快,有时候赵宝娴问起,他就说那人曾在他无人问津的时候欺负过他,他只是不想当众给人难堪罢了。
他也确实言付与行,登基后,以前的那些兄弟姐妹除了赵宝娴,没人受到优待,全都被他疏远了。
凌月宫殿内安安静静的,旁边炉子里的炭火不时地发出哔剥之声,不远处的大兽首铜香炉口中吐出缭绕熏香烟雾。
琴声从她指尖缓缓流泻而出,坐在这里,有一种宁静的心安,仿佛时光停滞了。
赵琰的身影出现在了宫殿门口,他一身赤色龙袍,天光洒在身上,仿佛下一刻便会羽化消散,抬脚跨入门槛,一步一步朝她走来,人影轮廓也愈真实起来。
赵宝娴对他笑了笑,继续弹琴。
赵琰到了她面前,屈膝在她身边坐了下来,忽然从宽袖中掏出了一把犀角梳,扶起她的一缕长发为她梳发。
琴声断掉,赵宝娴将梳子从他手中接走,无奈的对他道:“你我二人须注意分寸。”
赵琰没说什么,站起身走到她对面坐下来,两人中间隔了个琴桌,他出神的坐着听她继续弹完一曲。
一曲终了,赵宝娴对他道:“清和,今日你没去定远伯府和司徒林面对面比对实在可惜,你们实在太像了,我想,以后得叫人暗中时刻注意着伯府的动向。”
“嗯。”他点头,瞧着她的脸,“既是亲眼见了,你觉得他怎样?”
赵宝娴笑了几声,手指在琴弦上拨弄。
赵琰也笑起来,“朕派去的宫人回来说……那位三公子还替你捡了绢子,宝娴,你不会是故意将绢子落下去的吧?”
赵宝娴摇头,“不是,风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