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后我又当皇后了 > 第 20 章

第 20 章(1/2)

目录

李君安上朝之后一直没有言语,只低头颔首,列于左侧朝臣前方。

在如今这个局面,没有言语便是最好的言语,无声胜有声。

因为,在这朝堂之上,在他那位高高在上,九五至尊的父皇心里,他在此时,还不是威胁他无上王权的存在。

他本想着置身事外地看场戏。

没料到他那四哥这么迫不及待地把火往他那引。

那也无妨,他应了便是。

李君安捋了捋衣袖,上前拱手行礼,恭敬道:“儿臣无任何异议,全凭父皇安排。”

“嗯。”梁康帝抚髯,似乎对这儿子的顺从很是满意,“你离开皇宫玩闹了这么久,也是时候回来为你父王我分忧了,晋王,你是他兄长,你认为安王适合去哪个职务?”

梁康帝忽然话锋一转,问他。

李君湛脸上笑意依旧,风度清雅,气宇不凡。

“儿臣以为,吏部侍郎现有空缺,九弟机智过人,聪敏巧思,定能破得悬案,掌好刑罚,依儿臣看,九弟胜任吏部侍郎绰绰有余。”

吏部侍郎?

李君安眼皮蓦地掀起,一双琉璃目变得混浊,晦暗,狠绝。

还真是手足情深的好兄弟。

“如此说来,老九你还真是这吏部侍郎的不二人选。”梁康帝颔首点头,“老九,对此你可有异议?”

天子点了头,李君安便无拒绝的可能,只能欣然接下。

想要搅弄这朝堂风云,乱中取胜,他横竖也是要以身试水,涉险。隔岸观火是万不可能了。

吏部侍郎便吏部侍郎,那经年陈案便由他来翻。

李君安思忖倏尔,准备接下这烫手山芋时,却有一人站了出来,声音铿锵,在这雄伟壮丽的金銮殿里掷地有声。

“皇上且慢,老臣还有话要讲,不知皇上可愿意听老臣陈述一二。”

站在在金銮殿中央的是安国公吴亦远。

年纪约莫不惑,双目炯炯有神,身强体健,一看便是自幼习武,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大将军,一身凛然正气,不怒自威,令人不敢直视。

安国公吴亦远算得上是大梁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头号人物。

他当年手握兵权,在新皇登基,朝野动荡,山河飘摇之际,以铁血手段帮助梁康帝顺利登上皇位,稳住了即将爆发的叛乱和起义。

此后,待朝中局势稳定后,他又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奔赴边疆,浴血奋战,死里逃生,胜利的号角才又一场接一场的响起,百战告捷,把来犯的异族赶至了百里开外,一寸土地都未失。

如今,他虽已把手中兵权悉数交给了他最得力的下属,也是最疼爱的徒弟-林逸风,他卸下这大将军之名后甚少去管这朝堂之事,今日他来上朝不过也是因为担忧他唯一的外甥-李君安。

但他隐退后被封为安国公这一荣誉,大梁建朝一百多年来获此殊荣的寥寥无几

由此可见,这安国公在朝、在野的威望有多显赫,过往的功绩有多丰勋,让朝中上上下下的人都不禁对他敬意四起,毕恭毕敬,不敢与之对立毫分。

更遑论,当今皇上还是他的妹夫,嫡出皇子是他的外甥。

且传闻皇上对先皇后用情至深,至今都未再立后。

如此种种,当知这安国公一句话的分量有多大了,怕是连当今皇上都要礼让他三分。

此时,朝中上上下下的大臣们都不敢再争论,屏息静气地观察着这朝上的局势。

“舅舅……”李君安望向吴亦远,低声念了两句。

可他舅舅此时却听不到。

李君安是极不愿因为他的事情,把他已解甲归田的舅舅重新卷入这风起云涌的朝堂。

争权夺势是他舅舅不屑于,也鄙于去做的事。

他原本也不留恋于这皇权富贵,无意去争夺些什么。

但到如今这个境地,这些事他将不得不去做,该争,该夺的东西,他一件不落的,必须全都要抢回来。

没有这些权势,没有这太子之位,甚至是这皇位,他守不住,更保不住她。

“皇上,安王刚到及冠之年,昨日也才大婚,新婚之日未过多久,不便眼下就传唤上任。且安王之前从未入过朝堂做官,如今一上来便给他安了个吏部侍郎的官职,掌管刑罚命案,轻则会乱了整个吏部的规矩法度,重则造成了冤假错案,寒了百姓的心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