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见(1/2)
圣旨是宣程长靖和他爹进宫面圣的,程长靖猜测陛下这个时候召见难道是为了西北之事?
到了宫里刘立春将他们父子二人带到了太合殿,凌再平平日就是在这里批阅奏折的。
刘立春将他们父子带到后先进入店内向凌再平禀报,程应州父子二人站在殿外等待传召。
宫里的规矩真多,见个陛下都这么麻烦!程长靖见他爹对此习以为常,没有任何表情的站在那里,自己在心里默默吐槽道。
殿内凌再平正坐在案前写着什么,奏折堆成山。刘立春不敢打扰小心翼翼道:“陛下他们来了。”
听见太监的禀报,凌再平放下手中的笔,舒展了下双臂道:“让他们进来吧。”
“是。”
刘立春默默退出殿外对程应州父子道:“将军请吧。”
一系列的规矩终于完成,程长靖跟着他爹进入殿内,虔诚的跪下一同道:“臣,参见陛下!”
凌再平正在等着他们的觐见,道:“平身吧。”
太合殿本是皇帝批阅奏折的地方,长长的书架堆满了各类书籍。点着醒脑提神的奇香,清新的香味漫延在整个殿内。
凌再平手中握着一本奏折,眉头紧锁,气氛有些紧张,怕是奏折上是什么言词惹得龙颜大怒吧?只是凌再平自控能力强大,程长靖看不出陛下此时到底是何心思,心中便有些忐忑。
不知名的奇香使人放松神经,使原本有些沉重的气氛稍稍的缓解。
“谢陛下,不知陛下召见所谓何事?”程应州道。
凌再平沉思片刻道:“如今西北有战事,朕才登基不久,根基尚浅,朝中一些老臣固以自持,很多时候并不能服众。将军英雄割据已矣,今朝为清门,朕为之惋惜,将军可愿意再入朝中,为国效力?”
当初程应州被派遣至光州,凌再平便为之可惜,如今自己做了皇帝,昔日的忠诚良将就此埋没,犹如明珠蒙尘,岂不是可惜?
自然要惜之,用之。
程应州听闻为之一愣,随即便道:“陛下若是用的着老臣,老臣定当一心为陛下分忧,为国效犬马之劳。”
果然没猜错,陛下是想让他爹为他扫除西北蛮夷。怪不得护了一次驾不仅赏银千两还给他封了昭武校尉,这是□□裸的利诱啊!先给你颗糖,再要你办事,你好意思说个不字?程长靖在一旁默默听他们君与臣的对话,心道他爹答应的倒是干脆,还特忠诚的那种。腹诽归腹诽身为臣子,本来就应当为国效力,为君分忧,程长靖没有多少异义。
听闻此言凌再平甚是欣喜,面上不露出来,端起一碗茶水饮了一口道:“将军言重了,朕登基不久,资历尚浅,许多大事还得仰仗众大臣辅佐。”
“现下西北蛮夷如此猖狂,我方将士接连战败,眼看大敌当前,居然还有人上奏建议退兵,弃西陉关以外之地不顾,退至关内以保全自身势力。如此一来,那关外百姓当如何自处,让他们自生自灭吗?我大周何曾这等退缩无能过!”
凌再平微微怒火发泄完便恢复平静,程氏父子不是他该发怒的对象。对于此事他心中早已有了决断,只是大臣唯唯诺诺怕事的态度让他难以相信这便是父皇留给他的栋梁,怪不得大哥会如此决绝的想要肃清朝野,重振朝纲!有这样臣子,国家还怎么能长盛不衰。
程应州早猜到凌再平不会对此事放任不管,便道:“陛下息怒,不知陛下想让老臣做些什么?”
凌再平颇惊讶道:“看来将军是知道朕要怎么做了?”
凌再平如此反问,此话便有些胡乱揣摩圣意的意思,程应州惊恐道:“微臣不敢,只是战事危急,臣只愿为陛下分忧。”
凌再平道:“无碍,将军是个直爽的人。既然如此,朕也不兜圈子了,当年父皇御驾亲征携李尤泽李将军平了西北之乱,只是如今李将军年事已高,家中又只有一女儿尚在膝下,怕是不易再带兵出征。所以程将军可愿再次出山,助朕再平西北之乱?”
“陛下吩咐便是,老臣万死不辞!”
凌再平欣喜道:“好!你此来洛京带了多少人马?”
“两万。”
两万人马押送物资绰绰有余。
凌再平道:“好,朕便命你父子二人带领两万兵马押送粮草物资之名至西北,协助沈韬击退蛮夷。”
父子二人,陛下是想让长靖也跟着一同前去?
程应州疑惑道:“陛下的意思是······让长靖随我一同出征?”
“正是,将军之子虽年少,但胆识过人、风华正茂想必学识定不输他人,将来必定是国之栋梁。将军有什么疑异吗”凌再平回想那日局面说道。
程长靖被他夸的直冒冷汗,心道自己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你们兄弟打架,我帮你挡了一次刀而已,怎么就扯到国之栋梁上了?陛下、小民担不起啊!
他爹倒是比他冷静,程应州沉静片刻道:“陛下谬赞了,臣无他意。只是犬子年幼又无任何······”
程应州本想说:没有任何官职在身长靖如何随军出征?但是瞬间的思索后话憋回了肚子里,这样的话陛下不会认为是在为长靖谋求官职吗?和那些贪官污吏有什么区别。
陛下不是刚封了长靖昭武校尉吗,自己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