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1/2)
不提贾赦这边的忙乱, 且说贾政这边, 因为贾琏升官一事而深受震动的人, 不独贾母贾政王夫人贾珠李纨贾探春几人,就连客居在贾政家里的薛家也深受影响。
薛家进京也快一年了, 薛宝钗今年十一岁,过了年就是十二岁的大姑娘。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京师里的姑娘们其实跟南面一样,十二岁的时候就要跟着母亲嫂子外出应酬, 预备着相看。得宠的, 或者是家里情况特殊的,甚至可以提早一年。
薛家因为是皇商, 归属于商人阶层,因此也是需要提早的人家。这一年多来,薛姨妈和薛宝钗虽然客居贾政家却没少登王家的门,蹭着王家的关系去参加显贵的宴会,希望能结门好亲。
可是想也知道,就是有那因为薛家的财帛心动的人家,只要稍稍一打听,知道薛蟠之后就没有不摇头的。
结亲讲究门当户对,低头取妇, 原因无非就是那么几样, 头一件就是希望对方能带进来大笔的陪嫁解决他们家的困境。
薛家是给薛宝钗准备了很多嫁妆, 可是当不得她有薛蟠那样的亲哥哥!真要娶了这样的媳妇, 只怕全家都要忙着给这个大舅哥擦屁股,说不定自己花了人情心力,这薛家还认为自己用了他们家的钱帮他们扫尾擦屁股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谁愿意自找麻烦要这样的亲家?!
有道是钱债好还,人情债难还。这句话换一个角度来说,那就是人情债比钱债值钱。凭什么我要用宝贵的人情换你们家的那几个钱?这天底下有钱的商人多了海了去了,知情识趣的也不少,凭什么非你们薛家不可?你薛宝钗有这么好,好到让人忽略了薛蟠这个祸头子?
虽然没有明着交锋,那些太太奶奶们早就露出了这样的意思。
别说是继子亲子,就是庶子,她们也不想坏了自己的名声。
她们也是爱惜羽毛的。
薛宝钗是何等聪明的姑娘?又是惯会察言观色的,意识到这些人家的态度,哪里不烦恼的?
她们薛家这次进京,在她身上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送她入宫,希望她能够从此飞黄腾达惠及家里,另外一个就是若是不能进宫,就想办法让她嫁入高门。
这次贾琏升官,薛宝钗心里也高兴,但是她比薛姨妈要冷静多了。在薛姨妈的眼里,王熙凤是她的娘家侄女,贾琏就是她的侄女婿,她也是贾琏的长辈,可是在薛宝钗的心中,王熙凤不过是她的表姐而已,而且跟她的关系一般,更别说这个表姐带着金山银山嫁过去之后,也没听说她拿到管家权。
所以薛宝钗觉得,王熙凤在贾赦那边的地位也就那样,讨好迎春都比讨好王熙凤来得有用。
只可惜,也许迎春是贾赦贾政两家对贾琏升官最迟钝的姑娘了。虽然升官的是她哥哥,可是贾琏到底才刚刚就任,还没有到封妻荫子惠及父母的地步,也就是说,贾赦依旧是白丁,迎春依旧是白丁的女儿。
贾政这边上至贾母王夫人薛姨妈下至丫头仆妇,都因为贾琏升官的事儿受了不少冲击,反而是她,一点感受都没有。
这日照例在贾母正房后头,探春的屋子里,薛宝钗当着贾宝玉和探春这对兄妹的面,问迎春:
“二妹妹,今日凤姐姐怎么又不见?”
迎春莫名其妙。
这个问题之前在贾母的正堂上,长辈们不是已经说过了吗?怎么还问?
她道:“嫂子跟着哥哥去博陵了。”
薛宝钗道:“难道就跟方才老太太说的那样,凤姐姐对琏二哥哥就这么不放心?博陵这么近。琏二哥哥完全可以按着沐休日回家。”
薛宝钗是觉得方才邢夫人说的,很有些不尽不实之处,这才跟迎春确认。
不想,迎春竟然答道:“虽然博陵距离京师很近,可是有些内宅夫人之间的事儿,总是要嫂子出面的。”
邢夫人心虚,是因为王熙凤其实没去博陵,而是去了庄子上料理红薯,那是贾赦开口的。只是这种事儿到底不好乱说,因此明面上放出来的话是王熙凤跟着丈夫去任上了。
迎春本人对此深信不疑。
下面的惜春抱着大姐儿抬头看了薛宝钗一眼,没说话。
贾宝玉却叹了一口气,道:“云儿回家去了,林妹妹身子又弱,难得来一回,我偏又上学去了,不曾见。”
惜春抬头,又看了贾宝玉一眼。
探春没说话。
她到底大些,又是庶出,论察言观色的本事,她可不输给史湘云。
她可是很清楚的,哪里是林家表姐身子弱,分明是林家姑妈忌讳,不想让贾宝玉见到自家女儿,因此以女儿生来体弱为由,轻易不带女儿过来罢了。
薛宝钗听到这话的时候,也忍不住看了贾宝玉一眼。
荣国府没了,贾宝玉也不是国公府邸的少爷,虽然贾母王夫人嫁妆私房丰厚,却改变不了贾宝玉身为白丁的事实。因此这一次是王夫人热心,可是薛姨妈和薛宝钗两人却没了唱金玉良缘的心。
是的,贾母想亲上加亲,让贾宝玉配了林黛玉,这样,贾宝玉也能有个好岳丈,可是贾敏完全看不上贾宝玉。
另一边,王夫人也想亲上加亲,觉得薛宝钗容貌出色、陪嫁丰厚,又能干,能让贾宝玉舒舒服服地过完下半生,可是薛姨妈和薛宝钗两个都淡淡的,完全看不上已经是白丁还根本就不知道上进的贾宝玉。
现在的薛宝钗可不会为了奉承贾母王夫人、奉承贾宝玉去说林黛玉的坏话。
相反,她道:“听说林妹妹家里待她也是当男儿教养的。林弟弟如今跟着读书,林妹妹也跟着一并上课,却是不得闲呢。”
语气里赫然是满满的羡慕。
贾宝玉立刻长吁短叹起来:“林妹妹……姑妈怎么也让林妹妹学起这个来?”
别人也就罢了,不想,边上的惜春忽然插嘴:“难不成在宝二哥哥的眼里,外头男人该知道的东西,我们女儿家就不配知道?”
探春当时就傻了眼。
贾宝玉正色道:“四妹妹,这天底下的书,只有四书是干净的。偏偏林妹妹早两年就学完了。”
薛宝钗立刻道:“林妹妹早就学完了四书,那宝兄弟你呢?”
贾宝玉自然答不出来。
他的四书放在书架上都不知道积了多少灰了。
探春就打圆场:“如今二哥哥也入了家学,下次林姐姐来了,二哥哥正好跟林姐姐一起探讨。”
说得贾宝玉又高兴起来。
他可是听说过了,论容貌,林黛玉跟薛宝钗幽兰对牡丹,春花对秋月,平分秋色,可论气度,林黛玉胜过薛宝钗许多,他早就想亲眼见见了,只是姑妈难得带表妹过来一次,他却不在家。若是能见到传说中的林家表妹,他也不枉此生。
薛宝钗听说,眼神微凝,却是没再说什么。
显然,探春也是跟着贾母走,觉得跟林家攀亲对贾宝玉有好处,可是她们也不想想,她们看中了林黛玉,人家林家可看不上贾宝玉。连她们薛家如今都看不上贾宝玉,更何况是林家?!
薛宝钗便岔开话题,道:“可不是这话。对了,宝兄弟,听说你跟那位秦大相公交好?听说他姐姐身上不好,也不知道他如何伤心呢。”
薛宝钗这话不说还好,她这一说,惜春的脸色立刻沉了下去。
大姐儿感受到惜春的情绪,立刻哭了起来。
霎时间,探春的屋子里一团乱,就连前面的贾母也惊动了。
贾母问了前因后果,别人不知道原因,她约莫猜到了。
她随口吩咐奶娘把大姐儿抱下去,口中还道:“凤丫头也真是,顾着男人,也不管女儿。”
邢夫人立刻道:“看老太太说的,我们家的规矩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吗?不止我们家丫头当年,弟妹家的大丫头进宫之前,还有三丫头,不一样养在老太太跟前?凤丫头把孩子送到我这里,也不过是规矩罢了。她倒是惦记着孩子,可是我却盼着她能再为我们生个小孙孙才好。”
贾母听说,一想,也笑了:“是啊,凤丫头今年也二十了。”
媳妇进门三四年,就生了一个丫头,放在谁家都着急。
王夫人就道:“大嫂子,琏儿都二十有一了,你就不着急,不在琏儿身边放一两个人?”
邢夫人立刻道:“弟妹这是什么话?琏儿屋里就是有再多的人,凤丫头的孩子才是嫡孙?你大哥有话,除非凤丫头到了三十岁,生不出来,否则,琏儿屋里就不许开怀!”
在这方面,贾赦邢夫人可比王夫人清楚。贾宝玉屋里好几个丫头都跟贾宝玉勾搭上了,王夫人就跟傻子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可贾赦那边,贾赦为着这事儿已经教训过儿子几回了。
也因为贾赦,王熙凤的四个丫头都没有给贾琏,反而跟下面的小厮长随定了亲,将来嫁出去了,依旧是王熙凤跟前的管事娘子。
贾母本想再给贾琏两个人,听邢夫人这么一说,立刻一顿。
薛姨妈这才道:“这天下总没有完全称心如意的事儿,珠哥儿倒是子嗣顺遂,可别的就差了些。琏二爷是妻房贤惠、前程似锦,这子嗣上终究紧张了些。”
王夫人立刻道:“可不是,我如今也只盼着凤丫头别跟我们家姑太太一般就好了。”
听的贾母的心又提了起来。
贾母立刻道:“可不是这话。老大家的,我这里正好有两个丫头,你回头给琏儿带回去。”
邢夫人还能如何?只能应了。
贾琏和王熙凤如今都不在家,邢夫人带了贾母的丫头回去,自然是要跟贾赦说的。贾赦看看下面跪着的两个娇俏的丫头,心中有气。
当他不知道这里头的猫腻吗?
贾母屋里的丫头哪个是省油的灯?真要这样的人近了儿子的身,天知道会生出多少事情来!
贾赦直接就道:“琏儿如今公务繁忙,又不在京里,用不到这许多丫头,这两个丫头就先放在我们院里。”
那两个丫头一下子脸色雪白。
贾赦好色,可是他好|色|得很有规矩。贾政那边,还有周姨娘赵姨娘两个妾,可是贾赦就只有一个妾,还是迎春的生母。
贾赦屋里的姬妾、通房丫头们个个年轻貌美,但是很少能长长久久地留下的,基本上每三年就要换一批。因此他们这里的丫头,要么自己端得住,将来配个小厮或者外嫁,要么就伺候贾赦。而且伺候了贾赦之后,只要被贾赦遗忘一年以上,就会被邢夫人打发出去。
贾赦很少管这些姬妾、通房丫头的去向。
贾母的这两个丫头原本还想着,若是伺候了贾琏,或者能赶在正房奶奶前面生个一男半女出来,自己的下半生就有靠了。可谁承想,她们才到了这边就直接进了贾赦的屋子,而且等在前面的,要么嫁给下面的小厮,要么就是三年内被打发出去。
两个丫头都傻眼了。
贾赦可不管这些丫头们怎么想的。他现在只希望贾琏能在任上做出点成绩,而贾琏能否做出成绩,就要借王熙凤的力。
贾赦可不想现在就有丫头出来碍了王熙凤的眼也害了儿子儿媳妇的关系。
这件在贾家的丫头们眼里宛如天大一般的事儿,让她们感到兔死狐悲的事儿,放在贾赦面前,根本什么都不是。
贾赦甚至没想到跟贾琏王熙凤两个开口!
他只关心一样——红薯的事儿怎么样了。
小年的时候,王熙凤和贾琏两个前后脚地回来了。
听贾赦垂问,王熙凤就道:“回老爷的话,这红薯毕竟是打爱州那边来的,最是怕冷。就是这几百年过去了,习性也没变,而且怕旱又怕涝。也亏得它们的叶子也能用来繁殖,不然,媳妇也不敢打包票。庄子上七个大棚实验下来,要想红薯叶子长得快,必须大棚里能穿夹衣,要想抽藤快,就要以能在大棚里面穿单衣为准。现在庄子上的红薯藤大概够种两万三千亩。若是等到来年春暖花开,应该够十万亩之数。”
这都是无数的蜂窝煤烧出来的。
更准确地说,是白花花的银子砸出来的。
现在周围的人都知道王熙凤有钱又舍得花钱,地价都报得特别高。因此这一年冬天,王熙凤根本就没有花钱买地。
她的钱也是有数的,要用也要用在刀刃上。
贾赦就问儿子:“你那边呢?”
贾琏连忙从靴子里取出几张纸,道:“博陵虽大,可是闲置的田地却不多。儿子耍了些手段,也只买到一万多亩山地、旱地,还在不同的地方。不过,儿子花钱租了十二万亩,都是五年为期。考虑到红薯‘干长柴根,湿长须根,不干不湿长块根’的特性,儿子亲自盯着赶在小年之前修了几座蓄水池出来,还修整了排水沟。明年开春,用石灰消毒之后,就能用上。”
也是贾家有矿,不然还支撑不起这么大的开销。
贾赦听说,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红薯藤子长得有多快,他清清楚楚——他的书房里现供着红薯,已经爬满了绳子和架子——现在儿媳妇的庄子上预备了这许多红薯秧子,儿子也弄到了足够的地。只要精心伺候,相信来年一万万的粮食往皇帝面前一送,就是皇帝不想给儿子加官进爵都不行,说不定他也能得一顶冠带。
这样一想,贾赦就更加高兴了。
他褒奖了儿子儿媳几句,又拿出几样自己心爱的玩器作为奖赏,然后就让儿子儿媳妇回去了。
回到自己的屋子,贾琏一把捉住妻子,揉在怀里,道:“好凤儿,你好歹理我一理呀!”
平儿等人见状,连忙退了出去,守在门口,脸上都红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