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1/2)
王招娣没想到事情方向突发奇转,从解救妹妹出恶婆婆的火坑,转眼就突转成解决哥哥的终身大事上。
王招娣本以为苏秀才是带她走出这个淤泥一般的家庭的救世主,可时间渐渐久了,她也就认清楚形势了。要说她先前还有什么期待,那也早在看出苏老太的态度后判断出形势了。
她是不可能让儿子搅和了闺女的婚姻的,而且在她眼里,没有一个农村女人是为了跟婆婆出一口气而离婚的。她作为一个经历过解放战争、饥荒、丧偶的老太太,倒不能说她的人生经验不够丰富,只是这些经验教会她更实用主义的活法。在农村,一个离婚的女人的艰难处境远比一个偶尔受婆婆的刁难的媳妇来的艰难的多,她这一辈子从来没有正面跟自己遭受过的艰难做斗争,不管是战争还是丧偶,她能做的就是被动忍受,等时间过去,等转折来临,她相信一个真理,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而唯一一次主动去改变,也是为了活下去,所以她跟着丈夫,带着一双儿女,凭着一双脚翻过了山、蹚过了河,走到了现在的地方。
在苏老太看来,女儿的处境远远算不上糟糕,王大勇是她这种判断最主要的原因,她相信,只要女人这辈子傍身依靠的男人是有价值的、值得忍受的,那这份婚姻就有存续下去的价值,尤其是婆媳关系是农村屡见不鲜的家庭矛盾,谁不是从媳妇儿熬成婆婆的,女儿毁就毁在没儿子上头了,不过这是也命。
苏老太觉得让儿子在她婆婆跟前露露脸,表示苏秀兰是有娘家人在的,这就够了,不能由着他那不靠谱的主意把女儿这家给拆散了,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她领着苏秀兰天天往庄上媒婆家坐坐,希望把儿子终身大事解决了。
苏老太没想到的是原本娶媳妇难的儿子,居然很吃香,翠翠她娘一口应承下来,这两天给张罗了不少模样俊的好姑娘,听说了屋外头停着的车是儿子开回来的,还在外头做生意,专门卖东西给外国人,个个都对儿子挺满意,对她这个准婆婆也是细声细语有问必答,想起当年她厚着老脸上门求人家姑娘消气,苏老太只觉得没有再顺心的了。
“秀才,下午跟娘去你婶子家坐坐。”苏老太交代儿子。
想起这些天来来去去的女人们,只要上门,就是对他的皮夹克、门口的小汽车、家里的彩电一遍遍地问来问去,苏秀才顿时烦不胜烦:“不去!我看不上!”
苏老太刚要把眉竖起来,一旁小凳上坐着的王招娣开口了:“姥姥,舅舅肯定有喜欢的人。”
这些天,王招娣已经把这个金大腿骚扰得头疼,除了那些个相亲的,王招娣已经成功成为苏秀才的第二号头疼病,他觉得自己怎么也不像是招小孩喜欢的人,事实上他确实也最烦孩子,他习惯性的肃着脸,干不成啥讨小孩欢心的夸张举动,也不爱说话逗他们玩,不讨喜是必然的事。
他瞧着另外俩个外甥女瞧着就挺杵他的,到了他跟前就是手都摆在裤腿,乖乖地叫声舅舅就不敢吱声了,绝不敢往他身边凑。除了从他手里接过吃的玩的,俩人会雀跃地蹦哒两下,旁的时候在他跟前老实的很,苏秀才觉得这样挺满意的,真要有那小孩狗胆包天把他当山爬、当马骑,往他身上爬啊闹的,他肯定也得烦死。
王招娣当然不是那种狗胆包天往他身上窜的熊孩子,不过她的讨嫌程度半点不吝于他们。
苏秀才觉着要不是这丫头这么点大,她张嘴冒出的那些个话,他都要觉得她这是那帮女人派来的小传话筒了。
没错,王招娣天天围着她舅舅,问的跟这些相亲女子也是异曲同工。本来她也想委婉些的,可奈何本尊只是个六岁大的孩子,苏秀才觉得她跟个花蝴蝶似的围在身边,肯定是想吃的想玩的,随手递给她几块钱就打发她,让她去买糖吃、自己去问玩去。
王招娣实在是想知道外头的世界是什么样,听他们饭桌上的话,苏秀才应该是做倒买倒卖的,听他的话语现在南方的应该发展的如火如荼,政策之下到处都是天南地北过来寻机会的人,一直都有工厂在开建。
苏秀才凭着十来年在外打拼的经验,一头扎进这场大浪潮里,寻找自己的机会,看得出来,他并不觉得自己穿这身乡下少见的洋气衣服、开更少见的汽车有多了不起,他偶尔提起外头,也只说自己这才只是抓了个好机会、开了个好头,外头多得是有能耐的人。
王招娣更着迷了,她觉得在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呆久了,自己好像也变得无知起来,这些只言片语也让她觉得激动,她觉得自己只要能够走出去,像上辈子一样,过更自由的生活并不是远在天边的梦想。
“舅舅,你光是一个人干么?你有雇人吧?那你发给多少薪水,那边的工厂很多么?他们一般从哪雇人?什么人都要么?”
这不怪王招娣没见识,实在是这里的人远去打工的太少,多半还是在家务农,顶多农闲的时候去县里找点事做,她不免总怀疑她本来的流水线女工能不能成行。
她不知道的是,王家庄的位置距离沿海口岸还太远,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只要天不做乱,总是能吃得饱的,像苏秀才这样的异类才是第一批离开故土,背井离乡去未知的地方讨生活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