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长夜将明(1/2)
殿中人的模样落在一派昏暗之中,盛煜其实连他的神色都不能够瞧得清楚。
只是听到皇伯父三个字的时候,纵然是他,也不由得心底还是稍稍被打动了几分。
那由着他声声唤了十多年的皇伯父近在眼前,只是可惜物是人非。
他也不过心意微动,终究还是没能够唤出那三个字来。
良久,盛煜方道:“陛下,你将自己留在宫中,又是在做什么呢?”
赵修缓缓站起身来,道:“朕不过是想再见你一眼罢了,皇伯父第一次见到你便是在这座宫中,你父亲将你抱到我眼前来,我瞧见你,你比你大哥,二姐都更像你母亲,尤其是那一双眼睛。”
人大抵只有在走到尽头的时候,才会开始怀念起事情原本的模样。
世人皆是如此,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走到如今孤身一人的境地,也免不了开始念起了如云烟消散般的往事来。
盛煜不由得看了眼前的这位陛下一眼。
正所谓久病成医,即便是盛煜这般并没有修习过什么医术的人,在周珵身边耳濡目染得久了,再加之自己亦是以身试药,他总该瞧得出来几分端倪。
眼前之人,兴许当真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最后一段时候了。
人近迟暮,盛年不再,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一件叫人难以不生出几分不忍来。
“陛下,您还是坐下罢,您等着的人,定然已经在路上了。”
闻言,赵修神色一顿,忽然又有些悲凉的一笑,道:“阿煜,你瞧瞧,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你希望是谁坐到皇伯父的位置上来呢?”
他话音方落了,便听见乍然有喧嚣声起。
可这周遭的惊起喧哗仿佛与这二人没什么干系。
盛煜轻声道:“臣只盼着,那人不是菁华宫中的小殿下。”
这一刻宫门之外炸开了锅,高喜尖细的嗓音穿破宫门而来,携着不可置信的惊恐与诧异。
陆荃再顾不得这大庆皇宫里头的规矩,推开宫门便站到了那位先生的身后,他一言难尽地将这位与他倒是没什么干系的皇帝陛下望了一眼。
出乎意料的是,这位皇上倒是较陆荃能够想象到的平静上太多了,仿佛殿外的动静不能惊动他一丝一毫来。
有些瞧不下去的陆荃终于忍不住出声提醒了一嘴:“皇上,听说璋王殿下带兵造反来了。”
陆荃不大知道自己所说的这一句话究竟有没有落到那神色有些落寞的皇帝的耳中,却只是先听见自家先生不紧不慢地开了口。
“陛下,你看,十多年前你将我们盛家定了作乱叛逆的罪名,到如今,这大不敬的却又是你自己的儿子。”
这落井下石的姿势实在是有几分不太对劲,陆荃想不明白同样是被困在宫中的先生究竟又是以什么底气说出这样的一桩话的。
他暗暗思忖几分,凑上前去,问道:“先生这般气定神闲,莫非是早就同静王殿下料到这么一着了吗?”
盛煜道:“静王殿下只怕早已经身在皇陵之中,若非如此,璋王殿下又怎么敢轻易动身呢?”
陆荃:“……”
夜黑风高,唯有火把将整座皇城都照得足够灯火通明。
璋王殿下策马现身,一身轻甲,翻身下马,而后步步行到长阶之前。
“圭璋,你从小就比阿穆更加聪明,只是为什么要这样心急呢?你也该学一学阿穆的,”
赵景将头抬起,瞧着高阶之上的自己唤了数十年的父皇,心中却觉得大概是到了这样的时候,他才真正地将目光放到了自己的身上来。
任凭谁都不会想到。不过是当年一个婢子生下的孩子,原来竟然也能够靠着自己的手段走到这样的地步来。
“若是我当真如静渊一般,只怕早就不能再站到父皇眼前来了。”
陆荃倒是待外头的阵仗有些颇感兴致,只是无奈自家先生却没什么反应,瞧着像是还有几分走了神。
先生偏过头去,望向西边的窗外。
窗外是风声瑟瑟,大雪压境,再往极目处去,兴许还能瞧见夜色无边中皇陵之中升起的微末火光。
那火光在寒风中被拍打得几乎湮灭,然而其下之人却恍然未觉。
“这份诏书自三年前便握在了本王手中,不知殿下可还记得吗?那一年,殿下大破王庭斩下云东邪王的头颅,满城的百姓都说时隔这十来年,我大晋终于又迎来了新一位战功彪炳的将军,这位少年将军是陛下的孩子,是咱们大庆最是尊崇的血脉。”
“那一年冬**自边境凯旋,你父皇亲自至承安门相迎,殿下,你还记得吗?”
“那一**父子二人究竟又是为了什么不欢而散的,后来你重回边疆,陛下大怒,群臣不安,就是在那个时候,这封册立太子的诏书亲自传到了臣的手中,先帝站在臣的眼前,所说的却是那样一番话。”
八贤王的目光渐渐涣散了些,目光瞧向了窗外,仿佛瞧见自己那九五之尊的皇兄便站在那处。
“朕老了,阿坚,倘若有一日,当真到了……若是那些不肖子胆敢犯上作乱,你便替我拿剑将那群混账东西都斩了,然后你便将这诏书昭之于群臣眼前,你要……咳咳……你要替我好好瞧着阿穆,瞧着他好好坐到皇位上去,瞧着他保我大庆国祚永盛。”
赵修说罢这一句话显然耗费了许多气力,晚风迎面吹来,带了些寒冬里刻骨的凉意,赵坚见状忙想将他扶进屋中去。
可那人却猛地握住了自己的手。
记忆中坚实有力的手也已经变得十分的老迈。
赵坚一时失了神,接着便听见自己皇兄的声音,有些急切的,那是往日绝不会有的情绪,似是幡然悔悟一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