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等闲变却(1/2)
眼看着沈将军连着几日来,好不容易踏进自家先生房门,便被这么一句话盘问得又不见了身影。
身旁人心不在焉,手下的墨都险些沾到了袖上。
“你这是怎么了?”盛煜分出神思,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声。
陆荃吞吞吐吐好半晌,才有些迟疑又兼有几分谴责意味的模样,说道:“先生,您以前跟沈将军那么好,如今静王殿下来了,您怎么就能变了呢?”
“......”
盛煜还没说上什么,便只听门外已经率先传进来了动静,颇有几分热闹。
闻声,陆荃不紧不慢地起身探出脑袋去仔细瞧了一眼,又将头收回来,道:“先生,那是高公公吧?”
原来是宫里传来了消息,值此僧人诵经之时,着了高喜来将盛煜也请进宫中去瞧上一瞧热闹。
盛煜站在门口,避开了寒风正盛之处,客客气气地问道:“不知是静王殿下请高公公过来这一遭,还是陛下的意思呢?”
高喜的神色有些一言难尽,他迟疑不到片刻,回道:“自然是陛下,陛下有意入皇陵,便派老奴过来将小公子请进宫准备一道过去呢。”
后头的陆荃有几分不解:“皇陵里头难道还能有跟我们家先生有什么干系的贵人不成吗?”
盛煜不语。
只得是高喜替他开口道:“自然是有的,小公子一定不会将静妃娘娘忘记了罢。”
陆荃对自己的孤陋寡闻有几分羞愧,他在京城之中这般久的时间,便还没有从任何一个人的口中听到过这位静妃娘娘的名号,只不过见着自家先生的神色,陆荃便已经有了几分了然。
这偌大的一个皇城,他纵然不知道这么一位静妃娘娘,可那静王殿下可还是日日都能见着的,他总该还不能明白过来吗?
这大庆的皇宫,于陆荃而言,倒实在是有几分眼熟了,只管跟在高喜身后,大概也能稍稍分得清楚几分过来。
这一路上,盛煜都没有再开口,至于那位高公公,脸色怕是比自家先生还要再差上几分,实在叫陆荃也觉得有几分无趣。
进了宫门之后,四下随侍的人稍稍散去,一路上便只剩下他们三人再并上几个奴才的时候,陆荃耳朵一抖,果然听见那位高公公按捺了一路的千言万语终于忍不住要吐露出来,这才终于升起了几分兴致来仔细听着。
高喜的声音压得极低,除了身旁的盛煜,本不该再任由旁人听见,好在陆荃的耳朵好使,隔着挺远也能够听得一字不落,一时甚是心满意足。
“小公子心中定然介怀,想必不能不怪罪陛下,只是奴才有一句话却不得不说。”高喜脸上满是悲意,所为的却不是自己,“小公子怪罪陛下当年不能出兵北上,叫北境数万生民一夜之间流离失所,横遭蛮蹄所踏,盛家满门的忠烈至此背上谋叛大不敬的罪名。”
这位公公的声音大约许多年没有这样从容沉缓过了,那个游走在皇帝与满朝文武之间的近臣宦官在这一刻仿佛回到了尚且十分年轻的时候,瞧着眼前的盛煜,便如同是瞧见当年那总是同静王殿下一道在宫中胡闹的将军府的小公子罢了。
“可谁来替陛下想一想呢?”
“北境失守,三王作乱,陛下有心保下盛家,可盛将军一心求死,又有谁能保得住他呢?”
风雪落下,像极了十二年前那场绵延不绝的苍凉雪色。
......
“陛下,那可是盛将军啊,陛下难道忍心舍弃他们吗?”
高喜将头埋得死死的,朝中为了盛家将军将圣旨拒于城门之外已有两日光景。
三位藩王与朝臣百官为此事争论不休,扰得圣颜大怒,除了静妃,没有人再敢到皇帝面前提起这一桩事情来了。
纵然是高喜,也只敢屏住呼吸,生怕静妃娘娘一言不慎惹恼了圣颜。
好在到底是静妃娘娘,即便陛下已经为了此事怒意难消数日,在这位娘娘面前终究还是忍耐下去了几分。
事至此时,已成死局,若非盛家如睢阳王所愿交出兵权,退居边防之外,无计可施。
盛家要做那保境安民的功臣,那便不得不挡在了旁人的身前,碍着了旁人的去处。
千言万语便都凝在心头,高喜声音竟有几分哽咽,难以自持道:“皇城之中,每年到这般时日,宫中请高僧吟经诵佛,小公子以为所为的又是何人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