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四十一章(2/2)
大家彻谈了一夜,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古都是成则王侯败则寇,选择举事这条路非得步步小心,时刻警惕,稍有差池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锦帝收到文珏寄给他的道歉信,他拿着信看了两遍,有点不敢相信这封措辞谦逊的信是文珏写的。锦帝感觉文珏变了,变得圆滑起来,先前锦帝一直嫌文珏不知变通,而今看到儿子的变化,照理做父亲的应该高兴,然而不知怎的,锦帝有点高兴不起来。这封信莫非是在聂归元他们这些人的教唆之下写的,他这个儿子常年征战在外,父子两个难得见一面,再加上文珏身边那些人的教唆,说不定已经有了反心。若他真变了,到不失为一件坏事,若不是,那么这封是拿来迷惑朕的。看一个人除了听其言之外,还要观其行。锦帝把文珏的信放在书案上,心下已经有了打算,既然你诚恳的向朕道歉,朕当然不会为难你,但也不会轻易相信你,来日方长,看你日后的表现再说。
就在这个时候,高得欢走了进来。他见圣上正伏案写着什么,见他神情很专注,高得欢不敢搅扰,正想退下,没想到被锦帝看见了。
“高得欢,是不是十三来了?”
锦帝让十三王爷暗查太子被刺一事,几天过去了,一向办事得力的十三王爷应该查得差不多了。
他还真猜的不错,来者的确是十三王爷。
“回皇上,十三王爷有要事禀奏。”
“宣他进来。”
“是。”
高得欢进来的时候锦帝正在给文珏写信,他原谅了文珏,不过要他记住自己永远都是他的父皇,这封恩威并施的信有一定的分量,如果文珏聪明,就能从中嗅出一些微妙的味道。
外面响起脚步声,知道十三王爷来了,锦帝把信塞在砚台下面。
行过君臣之礼,锦帝让人赐座,十三王爷一坐下眉头就皱了起来。
锦帝见状,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皇上,臣让人查过,太子遇刺那天晚上宫中守卫森严,无论外廷还是内廷都没有发现刺客。那天前去紫金苑值守的十几个太监全都不明不白死了,后来有人在寿宁宫后面的野竹林里发现了他们的尸体。臣让仵作验过尸,这些人全都一刀毙命,脖子上的刀痕深可见骨,可见斩杀他们的人有一定的功夫底子。”
锦帝神色凝重,十三王爷见他皱起了眉头像在思索什么,压低声音道:
“皇上,看来宫里除了大内高手之外,还有武学奇才,只是不知这些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们又依附于谁。”锦帝只不过让十三王爷查太子被刺那天晚上的事,他谨遵帝言,不敢造次,否则就会顺藤摸瓜连带把潜伏在暗处的人都查出来。
锦帝一脸肃穆看向十三王爷:
“那些人是太子死士。”
十三王爷讶然失声:
“太子私蓄死士!”蓄养壮士乃大忌,多少王公贵族因为这样而被扣以谋反之罪斩首。锦帝说太子豢养死士,这
么冷的天十三王爷吃惊得连背上的汗都出来了。
相比十三王爷,锦帝显得坦然自若多了,他不疾不徐的开口道:
“这几位皇子的一举一动全都在朕眼皮子底下,太子豢养死士,文珏拉拢江湖义士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朕这两个儿子呀,可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锦帝苦涩的笑了笑,笑中似有无奈之意。
“原来皇上早就知道了。”十三王爷呢喃着说。
“臣查过,那天晚上的值守校尉是内廷一等卫士图里琛,也许他知道得会比我们两个知道得都多,不如宣他入宫,当面问他一些问题,臣以为图里琛应该知道些什么。”
锦帝朝十三王爷点了点头,两人的目光这么一交汇,彼此的心灵似都有感应。十三王爷和锦帝虽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好在两人意气相投,很多时候都是心有灵犀。
图里琛被几个大内侍卫带到锦帝面前的时候,正在签押房休憩,不想几个大内侍卫从天而降,图里琛也是乖觉不过的人,见了这几个人,心下猜了个七七八八,赶紧以眼神示意站在边上的一个亲随,此人跟随图里琛多年,见图里琛不停拿眼睛朝东宫方向瞄,心想:“他是不是有求于太子?带他走的人是皇上身边的贴身校尉,尽管图军门是内廷一等侍卫,可带走他的那几个人并不归他管。听说军门跟太子殿下过从甚密,刚才拿眼睛拼命往东宫方向挤,莫非想让我去找太子。”这么想着,图里琛前脚刚被大内侍卫带走,这个人就去东宫通风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