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里偶遇李尧(1/2)
因苦提庵到京城中间隔着一座皖南城,李昀一行便夜宿皖南城。
皖南城最好的包间,李昀坐着看窗外渐渐黑去的景色。
皖南不算富足,但因为临着京城,到底也算是交通要道,所以生意往来一直不错。
见杜若堂办完了事务上了楼,赶紧上前道:“丞相大人也坐下罢。”
本朝开国五百载,由太宗皇帝到后来的徽宗、灵宗等皇帝,除了中间有那么两个稍微逊色,绝大多数的洛氏皇帝都算得上励精图治。
到了李昀那个朝代,已经是四野升平。
铁铸的江山,从杜若堂开始。
杜若堂颔首坐下,对李昀说:“又回来皖南了,那个抚台大人倒没怎么变。”
“抚台大人?”李昀不解。
杜若堂笑着摇头:“不好意思,是在下一时忘了。”
李昀这才明白,原是他与洛恒定是在过去的岁月里来过这皖南城,刚一时把自己认成了洛恒。
杜若堂道:“你的晕车症这次倒是好多了。”
李昀点点头:“回来的途中倒是真的没那么难受了。”
杜若堂道:“甚好。”
说罢着人上前,将临窗的一张墨案归置一下,上面齐齐整整道铺好画纸,又备好李昀御书房里经常看到的笔砚墨。
李昀愣瞧着人将东西归置好后道:“这是何意?”
杜若堂笑:“李昀,你可知为何你之前批阅的奏折都要另起纸墨来给你练笔么?是因为你的字和皇上的字真真的不像,既然你有心想替在下分忧,何不先练了字再说?”
李昀走到窗边儿咽了咽口水:“丞相大人可是开玩笑?在下生活二十余载,这字体早就是如此的了,本就改不了了。”
杜若堂笑着拿出一本字帖:“这是皇上之前所写,你先照着写一遍。”
李昀见杜若堂是动真的,接了字贴,撸起袖子,拿毛笔沾了沾墨开始写了起来。
一篇不长不短的小诗,总共不到六十个字,李昀用了半个时辰才写完,杜若堂走过去一看,一个算不上俊雅清秀,一个倒算得上龙飞凤舞。
李昀呵呵一笑:“不是在下不想学,只是在下小时候先生勉强认得有我这么号人物,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子之后就随师父……额云游了,所以这字儿会写,诗会念,就是写不好也念不好。”
杜若堂提起笔,也不看那首诗,沾沾墨汁开始写,不到半响,一篇小诗跃然纸上,一笔一画皆与洛恒一样。
李昀拿起笔来真的认认真真的临摹起来。
杜若堂见他写的吃力,便握住他的手,一笔一画的动了起来:“其实皇上的字写的也很潦草,他也不喜欢练,懒得很,勾勒流转全凭心意,但他喜欢走之甩的很长,木字旁写的很细……”
天色渐暗,外面起了风,李公公掌了一盏灯,李昀借着烛火随着杜若堂认真勾勒,偶尔抬头,看见对面墙上重叠的两个人影。
第二日,李昀随着杜若堂出了门。
这是第一次微服出访,还是杜若堂提议的,这让李昀很是兴奋。
杜若堂身穿一件淡色长袍,虽然不是什么名贵料子,但那长相一看就是贵家公子的形容。李昀也是一身蓝色长袍,但怎么瞧着都没有杜若堂身上的气质。
李昀本以为杜若堂带他出来是怕他无聊,出来无非是到茶楼里或者街道上走一遭就回去,没想到杜若堂却带着他乘着小轿穿过最热闹最繁华的街道,也没见他驻足一下。
而且这路,越走越偏。
等到眼前一片青翠树林,杜若堂笑道:“快到了,天儿热,我们下车喝一碗凉茶罢。”李昀点头道好。
茶棚设在树林前面五十里处,卖茶的是一位七旬老人,见杜若堂和李昀来,笑的眼角的褶子深陷,一副慈祥的面容。
“老朽就说早上听见黄鹂鸟在叫,果然是有贵人到。”
杜若堂眉眼一弯:“程伯最近可好?”
程伯摆上两个瓷碗,将凉茶倒进去:“好,好,太平盛世,老朽也跟着享福了。”
李昀喝了一口,凉茶里加了好几味草药,味道不错,喝到肚子里舒服的很。
“这是有半年没见到你们了,觉得你们也该来了。”
杜若堂微微一笑,李昀只能埋头喝凉茶。
喝罢凉茶,杜若堂带着李昀穿过树林,走出竹林后,李昀呆住了。
前面是两座坟墓。这座坟墓的后面是层层堆砌的茂密松树。
李昀走上前去,碑上写着“先父承王洛霁石之墓”,另外一座没有名字。
李昀看向杜若堂:“这就是……当年蒙冤受屈的承王之墓么?”
洛恒的父亲。
杜若堂道:“是。”
杜若堂拿出备好的祭拜之物一一放在台上,又点燃三炷香败了三拜。
起身道:“承王一生戎马,最后冤死在了先皇帝的列宴之上,世人都说这是太傅齐渊的阴谋,其实这场阴谋也有在下的一份儿。”
李昀惊讶。
杜若堂接着道:“当初的所谓文状元,也不过是齐渊的爪牙。人们总说文状元文采不错,相貌不错,他们不懂,这位文状元不过是一枚石头,有些事情也看不懂,有些事情也看不开。”
李昀不知说什么是好。
“人们总说因果循环,天地报应,只要你在这世间,就不会逃离。”
杜若堂看向李昀,随即又苦笑了起来:“想必你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带你来这里没有什么,承王殿下是所谓罪臣,所以陵寝设的比较隐蔽,洛恒和我每年都来探望,所以今年便把你捎来了,你要不要也拜上一拜?”
李昀看了看那陵寝,看着不起眼,其实四处都有人把守,就连刚刚吃茶的那个茶棚老人,想必也是看守陵园的其中一个。
李昀想了想,最终还是摇摇头:“这位承王是国之忠臣,社稷之良将,只有与他最亲近的人才有资格能在此跪拜他的,在下不才,不过一村野莽夫,干的也不是什么见得光的事。怎能随丞相大人一起来参拜?”
杜若堂看着李昀不说话。
李昀苦笑:“在下是粗人,不懂文雅,但也知道狗尾巴草上不了台面,再白嫩的大蒜也装不了水仙花儿,在这世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位置。”
李昀退后十步,按照本朝百姓见王亲贵族的礼节,十步开外双手奉于头上,跪拜磕头,垂眉恭敬。
杜若堂皱眉,随后又像是了解了什么一般的展开。
李昀有些愁苦,这种愁苦在最近几日最盛。
皇帝一行在皖南要耽搁两日,因瑞国公的小儿子就在皖南,其实所谓小儿子不过是掩人耳目,这位小公子,是未来的徽宗,洛恒之后上台的皇帝。
此次明里是想请瑞国公出山,但暗里是想将这位有皇族周正血统的小公子接到宫里培养,成为下一代明君。
但这些都不关李昀的事情。
李昀趁着杜若堂公事在外,着一身粗布衣裳从后门溜了出去,这次,他连李公公也没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