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 > 义学

义学(2/2)

目录

李馥一看,被热情的目光洗礼的,都是她心目中的数理化生课代表,顿时觉得这件事已经妥了。

开元四年,闰十二月初二,皇帝下了一道曲赦长安城中罪犯的旨意。

这也是这段时间以来,为大圣贞皇帝追福的种种举措之一。

只不过,正在中书端坐的姚崇姚相公,却在看见这道旨意的时候留下了冷汗。

这份没有经过词臣润色的旨意上,皇帝用蓝笔圈出了一个名字,在旁注明:“此人不赦!”

姚崇死死盯着圈中“赵诲”这两个字。

他决定主动辞相,以保全他的君主给他留下的最后的脸面。

李隆基的旨意发下去半天,他就等到了姚崇辞相的奏疏,李隆基认真看完这份文书,在其中找到姚崇自己推荐的继任者——

“广州都督、宋璟!”

见此,李隆基便知道姚崇不是假意试探,而是当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那么,他的第一次辞相肯定是不许的,李隆基很快命日值的知制诰张九龄拟了挽留的旨意。

但他和姚崇都知道,第二次辞相的奏疏,很快又会送来。

“接下来,就是看看谁和宋璟比较合得来了……”李隆基想道。

嗯,都说了,首先排除源乾曜。

对了,说到源乾曜……李隆基敲了敲额角,意识到自己已经允了皇后提出的由宫中长期支持养病坊的提议。这个例一开,虽不免有些其余的事要操心,但宫中出人出钱,至少能将名声从道门和佛门中接过来,比起让京兆尹勉力支撑还落得一地骂名的现状来说,已经要好得多。

这样一来,今后的京兆尹还需要和宫中事务打交道,人选要更加慎重,否则这等于给了后宫结交朝臣的口子……李隆基又看了一眼姚崇方才送来辞相的奏疏,再一次地想起了源

乾曜。

嗯,源卿谦恭自守,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一件大事落定,李隆基叫来回宫多日的杨思勖,他让对方再出一趟远门,去替他传旨,将他未来的宰相快马加鞭接进京中,也好赶上巡幸东都的行程。

“制,以广州都督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令驰驿诣阙!”

随着皇帝一句简明扼要的吩咐,一旁知制诰的张九龄手中,一篇骈四俪六的制书便已经挥笔而就,李隆基接过看完,赞叹了一句“文不加点、词理具备”,就让杨思勖将制书送附门下,同时尽快出发。

开元四年的最后一个月,长安城中的风雪一阵紧似一阵,长安城中最荒凉的西南角中,靠近延平门的待贤坊内,一道灰突突的身影“呲溜”一声,窜进了一所怪模怪样的灰房子里。

这人窜进房里,拿下头顶一顶破烂的毡帽,露出一个狰狞的光头来。

光头本不该用狰狞形容,更何况看正面,这还是一位五官灵动的少年郎。但若是绕到他的身后,旁人就将看见,一道巨大的蛇形刺青自他的左耳后生出,在青灰色的光头上盘旋一段,又经过他的右耳背后,以一种势不可当的姿态来到他脊柱突出的椎骨,没入冬日严实的衣领之中。

蛇形文身的色泽秾艳,也不知用的是什么墨,在惨淡的天光下,蛇身上的鳞片似是正发着妖异的光芒。

可以想象,若是这位少年袒露自己的上半身,旁人就将发现,现在露出来的这些,还远远不是这副文身的全貌。

庞帆庞二郎,今年不过十七八岁,却已经是这一片远近闻名的混混头子,家有一位寡母,一间土坯房。只可惜冬日风紧雪大,屋顶已经在前日塌了,作为讲义气的老大,他没有去手下家中差不多的窝棚里借住,而是带着阿娘来到了附近坊内原本比他家还不如的悲田养病坊里。

在这里,和他处境类似的人还有许多。

庞帆环顾一圈,抬脚向角落里一个正忙活着什么的妇人身边走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