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飞挂(1/2)
谢彦为欧笑轲能亲口说出“难过”二字而感到欣慰,尽管这个令他难过的人是自己。
客车出了沧山市区即将上高速,在收费站减速停车时,王大明看他竟一个人对着玻璃窗笑,震惊过后不禁嫌弃道:“再笑,嘴巴都要笑烂了。”
谢彦转过脸来,眉眼间的笑意还没散尽:“有高兴的事不能笑吗?”话罢,他回头看了看因为车票买得晚而没能买到连座,不得不和叶一舟坐在过道对面倒数第二排的欧笑轲。
天气过于好了,谢彦又一次看到阳光透过脏兮兮的车窗,落到欧笑轲的周遭,把欧笑轲整个人都包裹进去,让他显出几近失真的暖意来。
“那我再说个让你高兴的事。”王大明把零食袋打开,在里面找出一袋在动车上还没来得及吃的草莓夹心泡芙,撕开包装后往嘴里连着塞了两个。
原本在听叶一舟说话的欧笑轲似乎注意到了谢彦的视线,抬起头往他这个方向看来,谢彦适时地转回去,看着王大明的侧脸,问:“什么?”
王大明咀嚼得差不多了才云淡风轻地说:“可靠消息,SOTD把城际赛跟国际公会赛合并了,明年年初开始接受报名。”
谢彦愣了一会儿,并不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事。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王大明手里捏着一个小小的泡芙球,闻言又露出嫌弃的表情:“都说谈恋爱智商会变低,我现在信了。”
国际公会赛以前是非职业战队大放异彩、证明自我的舞台,可惜当年SOTD并没有把重心放在非职业联赛上,五六年前举办过两届就不了了之。这几年或许是各大直播平台越发红火,不少主玩SOTD的主播也积攒起了相当的影响力,SOTD背后的游戏公司终于意识到自己错过了怎样的一块香饽饽,现在才重新下场想再分一杯羹。
而完全靠赞助商的城际赛比非职业的公会赛还要不正式,只要凑够五个位置一个替补就能报名。比赛地点一般在各大连锁网咖,只有拿到市冠军才有进体育馆参加后续比赛的机会。如今城际赛和公会赛一合并,那些没有机会打职业的人也有机会成为世界冠军,谢彦可以想见,会有多少业余玩家蠢蠢欲动。
其中自然也包括他。
毕竟曾经只差一步,这个消息不可谓不让他心动。可再心动又能如何,凑不够五个人也是白搭,更何况他明白以自己的性格确实领导不了一个队伍,所以他早就认定,他只能通过一局接一局地爬世界树来排遣不甘。
他看向窗外,似是无动于衷地说:“我懂你的意思。”
三年了,王大明再次发现什么都无所谓的谢彦身上还有可以攻击的软肋,喜不自胜,一个劲儿地朝那儿输出:“看来只有谈恋爱才会没智商,单恋还是能保留一点的。怎么样?有兴趣不?”
谢彦又看过来,不接他这一茬,继续问比赛的事:“这消息你听谁说的?”
虽说他已经很久没有关注SOTD的赛事,也好几天没上过SOTD主页,但出门这几天他登过一回雷柏的微博账号,确实没看见关注的游戏博主和相关官媒提到赛事合并的消息。
“怎么,还怀疑我?”王大明面带骄矜,挥舞着牛肉干,“雷柏哥哥你也不出去打听打听,我火力老贼王是谁?哼,我道上的兄弟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这点小事儿我勾勾手就有人来报。”
谢彦无言半晌,然后蓦地捧住心口,故作担惊受怕状:“那老王哥哥你跟我透露了这个消息,我会不会因为知道得太多被追杀啊?”
王大明手掌朝下压了压,眯着眼说:“镇定,镇定,平安夜就官宣,没事儿。跟着你王哥哥,不会让你受罪的。”
谢彦放下手,笑了:“这不还有两个多月吗?”
王大明睁开眼,压着声音怪罪道:“你还说懂我,你懂个屁!我不提前这么久跟你说,你哪儿来时间找人拉战队?!”
谢彦仿佛被这句话扼住了咽喉,笑都变得凝滞。随后他苦笑道:“你怎么这么肯定我会参加?”
“什么?”王大明咬了几下都没咬断牛肉干,只能把牛肉干从嘴里拿出来,“这可不像你啊谢彦。辛辛苦苦爬到世界树第一除了能拿个定制皮肤还能干吗?既然要重新开始,那就直接干票大的,让那些嘲笑你的、踩低你的人好好看看,究竟谁才是他们的爸爸!”
官方承认的非职业世界冠军,这个头衔对于已经没有战队敢要的谢彦来说的确够“大”。
“我知道了。”他心中触动,目光却一言难尽地盯着刚发出铿锵声音的王大明的手,无奈地说,“但你说这话的时候,能不能别翘着兰花指撕你嚼过的牛肉干?”
****
客车下午三点半抵达了沧山镇的客运站,谢彦考虑了一路,原本的好心情难免变得有些焦躁,直到下了车,看见睡到脑袋边又翘起一撮头发的欧笑轲,他才感觉松了一口气,决定先把报名的事抛到脑后。
欧笑轲靠着向阳的窗户睡了四十分钟,脸颊被太阳晒得红彤彤,人也被烤得昏沉沉。谢彦拿过他手中的行李箱拖着,又帮他把翘起来的头发压了压,轻声问:“还困?”
欧笑轲看了眼睡得比他久,但现在已经迅速进入闹腾状态的叶一舟,摇了摇头:“我们快出站,站这里挡道。”
出了客运站空气也没有更新鲜,车站门口到处堆着旅人或返家的人的大包小包,逼仄的路坎上支着水果摊和卖手抓饼的餐车,大街上三轮车、摩托车在机动车道乱窜,喇叭声不绝于耳;鼻边萦绕的,除了手抓饼的油香味,还有摩托车尾气的柴油味,和一股挥之不去的陈旧的味道,仔细看就能发现答案,那是在空气中挥之不去的飞尘。
谢彦环顾四周,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冯晓说得对。换作是他,他也要拼了命走出沧山。
王大明对此倒是见怪不怪。每年春节都会见识一次这种脏乱差的他看见谢彦皱起了眉头,不禁放下手机戏谑道:“大少爷难得来这种小地方吧?”
谢彦诚实地说:“我第一次来。”
叶一舟举起右手,兴奋地大声道:“我也是!”
欧笑轲和王大明类似,只不过他每年春节回老家都不消出客运站,因为还得在站内转一趟小巴,才能到凉水井村口那家供销社。
王大明不想和两个“没见识”的省会人说话,就径直绕到了欧笑轲身边,好奇地问:“我听谢彦说你也是沧山的?”
等了十分钟,尽管不知道是在等谁,但欧笑轲已然被车站外的热闹给吵清醒了,脸上的红也褪得差不多,闻言便沉静地点下头:“嗯,但我不常回来。”
“我也很少回来。”王大明说完,抬头就撞上谢彦看似探究实则警告的眼神,心里差点没笑出声。
呵,谢彦,你也有今天。
于是他搭上欧笑轲的肩膀,刻意套近乎:“你是沧山哪里的?要是我们俩住得近,说不定过年还能串个门拜个年什么的,对吧?”
欧笑轲不清楚王大明住哪儿,所以他并没着急否定前者,而是说:“过年我可能不在国内,以后有机会可以……”
原本还期待着欧笑轲会“不近,不能,不对”三连的谢彦一听,忍不住插话了:“不在国内那是在哪儿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