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穿书)系统要我捅他 > 第五十四章 过往(二)

第五十四章 过往(二)(1/2)

目录

麻烦是麻烦, 可是昆虚他们没有将救来的人丢下的道理。

无名扔下来“你们捡了个麻烦”这一句, 取了瓶药递给昆虚, 就轻飘飘地走了。

昆虚和徐坤如获大赦,急忙把人安置在自个后院, 活像保养小情人一般不敢见人。生怕哪天无名抽疯, 真让他卷铺盖走人。

这一躲竟已半个月, 符先生一路从普通人, 引气入体, 洗筋伐髓到筑基。虽身上暗伤不止, 可最终一一还原,终于悠悠转醒。

“你们是谁?”刚醒来的符先生充满了警惕, 想来再怎么心胸豁达的人一朝灭门, 也不可能天真依旧。

昆虚介绍道:“徐坤,昆虚。我们经过钱塘,顺手一救。“

符先生神色突然恍惚了,好似许久未见“钱塘”二字,不由自主地握了握手, 脸上无悲无喜:“这就是……仙力?”

以他们普通人来说,哪怕只是炼气期都能叫得上“仙人”, 仙人之力自然是仙力。

可昆虚和徐坤不敢自诩仙人,便对符先生解释了修仙的种种,包括了修士也只是人, 不过只是活的久点的人。

符先生听得很认真, 面上古井无波, 哪怕听到自己走的是医道,也没有任何波动,这是一个习惯于伪装和隐忍的人物。

昆虚那时这般定义,决定这人不能留在七星仙山。

可这个想法不过多久,符先生突然起身,朝两人下跪,“咚”的一声脆响,一听就觉得疼。

昆虚和徐坤急忙要扶他起来。

可符先生不让,磕了两个响头:“鄙人姓符,钱塘人士,今日承二位如此大恩,来日纵使粉身碎骨,也当全力以报,在所不辞。”

昆虚心软,终究把人留在了七星仙山,心想着:有他们两个元婴期修士,再加上无名这个大乘期大能,难道还压不住这小小筑基?

……

“后来,符先生失约了?”符音冷淡地问道

纵使符先生是原身的父亲,她依旧是义无反顾地站在昆虚身后,无条件地相信这个在她危难时期屡次救了她的人。

想必之下,昆虚更像是她的父亲,给予她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温柔。哪怕他被气得跳脚。

昆虚摇头:“并无,他当真粉身碎骨以报了。”

……

后来,符先生在七星仙山上修习医术,阅览全书,甚至学习了上古机关术。待达到金丹期,便出山行走江湖,济世救人。

符先生真当是有学医的天赋,所行之处,无病不能医。

昆虚与徐坤闲来无事便随着他走,三个人走南闯北,闯得了龙潭虎穴,捅得了马蜂窝,被一群追兵追杀,然后再绝地反杀。

过程中昆虚成功化神,徐坤元婴已达后期,符先生更是即将破丹结婴。

就在这时,符先生听说庄家是东部有名的名医,虽达不到活死人医白骨,也是出了三个化神期的医修。

符先生便上门求学。

昆虚和徐坤自然跟上。

当时徐坤便遇上了此生的命中注定,也就是徐无铮的母亲庄婉。

庄婉不似家中其他人。她是琴修,走的是法道,琴声阵阵,杀人无形,也足有元婴期修为。

徐坤一见倾心,忙里偷闲地与人搭话,回来之后更是大放厥词,此生非她不娶。

再之后,庄家遇难。

徐坤拼死护住庄婉,身受重伤,根基受损。

……

说到这里,昆虚有些玩味地笑了:“你也不知道,徐坤当年就是个缩头乌龟,也就敢偷偷撩拨,背后里大放厥词。直到庄家遇难,他不顾一切拼死相救,以为以后时日不多,这才敢表明心意。”

表明心意一词犹如一小根针,轻轻刺了她一下,疼是真疼,可不留人回味分毫,哗啦啦被风卷走。

昆虚继续道:“后来,没想到符先生真当从苗疆找来了医治之法,将徐坤医治好。那时,徐坤反倒怂了,正准备待着我们滚回七星仙山,便庄婉逮了个正着。之后,倒是变成了庄婉追这个泼皮货色。”

紧接着,昆虚低声道:“除了医治之法,符先生还带回来一个普通人,苗疆女子音元元——也就是你的母亲。”

是原身的母亲。符音心道。

……

“不可以。”昆虚怒道,“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自毁长城?她只是个普通人。”

符先生面色平静地坐在圆桌前,依旧文雅地端起了一壶清茶,细细品味了一番:“普通人又如何?”

昆虚在符先生面前走下:“因为她是普通人,她会老,她会死,就在她奄奄一息之时,你方才风华正茂。你不怕心魔,不怕殉道?”

那时的昆虚是个直肠子,有什么话都笔直地往外倒,丝毫不在乎别人听了会如何想。

只是因为符先生是他认定的朋友,他不想他苦苦挣扎。

修士与凡人相爱,本就是困难重重。不论是实力还是寿元是的鸿沟。更可怕的是,爱是心魔滋养的最好养料。

若百年后,音元元身死,符先生依旧要活上个百年千年,此时的符先生已是元婴期修为,甚至有了妙手回春之名,若是一朝染上心魔,前途无望是一方面,若是为心魔所控大开杀戒又当如何?

难道还要他们昔日旧友反目,还是看着他为天下人诛灭,从此妙手回春之名为人们所唾弃?

符先生却是一番无所畏惧:“我知道,我都知道。”

昆虚:“那你……”

符先生:“可是,就当你遇见了,这一切的背负就已经注定了。更何况,我行医救人,若是连所爱之人都救不了,行什么医道。我自当能为她续命。”

昆虚:“你这是逆天之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