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1/2)
房子建好了以后,王继任就开始频繁的外出和网上购物。
"继任啊,村头你王阿姨打电话,说有你的快递,让你有时间去取一下。"王妈妈放下电话,回头冲儿子喊了一句。一开始的时候,她还问问,都买的什么啊,现在已经淡定的不行了,有时候自己没事,还会溜达着去取回来。
"知道了,正好我一会出去,顺便就取回来了。"继四五月份的低温后,八九月份的高温也随之而来,商场里面的空调火爆了起来,安装的订单都排到两个月以后去了。
"还是我儿子有先见之明,提前把空调安上了,要不然,这样的天气可是要热死人了。"王爸爸刚从后院摘了一筐成熟的梨放到了果窖里面,一进屋温度一下降到最舒适的感触,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他们家的空调,是在房子建好以后,装修的时候,顺便就装了,因为当时有活动,一口气就买了三个小的,一个大的,在家里任何一个房间,都能舒服的待着,就连厨房,都有一个小的,老伴做饭的时候,也不受折磨。
再看看村里的其他人家,因为往年的气候适合,家里没装空调的,现在都傻眼了,就是在商场买了的,也得等两个星期才能给安装,那时候,高温天气都过得差不多了,还有什么用。
"爸,咱家的水果先不卖了,我听我同学说,现在他们那白梨都五块钱一斤了,抢都抢得不到。"他也不是瞎说的,今早上刚和李健通完电话,那家伙本来也想找工作来着,结果今年的气候这么反常,索性也回家了,打电话的时候还在抱怨,灶上天蒙蒙亮就被老妈捉起来去赶集了,不去不知道,一去了才反应过来,好家伙,现在的物价都已经这么高了。
每年的西瓜五毛一块的都是贵的了,今年两块钱一斤,就跟不要钱似的,大汽车前面堵的全都是人,他好不容易抢进去了,买了两个西瓜,五十块钱就没了。
其他水果的价格,也和每年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这还是早市,要是在水果店里,就更贵了。
中午他爸回来吃饭的时候,还在说呢,今年的水果价格还没有达到巅峰,估计这几天还会再长。
所以就给王继任打了个电话,一个是抱怨,一个是通风报信。
"今个刚有个果贩子给我打电话,白梨三块钱一斤收,鸭梨也有两块了,比每年的价格翻了一倍不止呢。"王爸爸还真有点犹豫,这个价格要是卖了,家里一下子就宽裕起来了,媳妇的存折上,也能有个显著的上升。
"我同学他爸是商业局的,最近他们一直在做市场调查,据说进入七月以来,水果价格持续走高,有望在十月份进入三十年内的最高价。"王继任淡定的说,对于他爸的性格,他还是有点了解的,他就不信,都有官方数据了,还想卖。
"那不买了,实在不行留着过年的时候卖也行。"每年买的早,是因为家里没有果窖,要是租借的话,还要另出一笔费用,今年自家就又果窖,存到过年,价格高低也没有多少损失。
王妈妈在家里可是一言堂,她说不卖了,王爸爸和王继任一句话都没有。
下午的时候,王继任开着家里的小三轮,去了一趟镇上,在超市里买了五十袋的盐,三桶油,两袋面,两袋五十斤的米,又突突突的开了回来,到了村头超市的时候,进去把快递取了,顺便买了两箱冰棍。
"继任啊,你这一天天的买这么多东西,都是什么啊"一箱子一箱子的,快递员都好奇。
开超市的王阿姨也是他们本家的一个亲戚,说起话来也不见外,以前从来没见过老王家有这么多的快递,也就是偶尔他从外面给家里人买的衣服什么的,现在这一回来,好家伙,就跟网上买东西不要钱似的。
"家里刚收拾完,缺的东西比较多,我趁着在家这段时间给填上,省得以后我爸妈在忙活了。 "王继任一边往外面的三轮车斗上搬箱子,随意的回应。
"哦,你说的也是,他们出去买东西也不方便,网淘又不会,还是你们年轻人啊现在买东西多方便。"王阿姨有点感触,她是因为成天守着这个小店,跟年轻人打交道比较多,学会了网上购物,要不然啊,有钱都没地方花去。
"哦,对了,前两天我去进货,人家说油盐都要涨价,你要不要给家里备点。"虽然每年都会传说某些东西要涨价,家家户户都疯抢,其实谁也没当真,但都在一个村里住着,看见了也会提醒一声。
"行,那王姨您给我留点,我先把东西送回去,再回来取。"三轮车就那么大点地方,快递取完了也就放不下了。他还是先折腾回家一趟,把东西放下吧。
小三轮一进院子,王爸爸王妈妈就出来帮着搬东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