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问(1/2)
之前李渡来了那一遭,弄得谢枝一下子心虚起来,兀自在心里踌躇了半晌,实在没忍住就问了一句,“那个漕运……是怎么回事啊?父亲好像很在意的样子……”
她也忘记自己当时到底跟赵彧说了多少,要是给李渡添了麻烦,她自己怕是也要有麻烦了。
李承玉神色照旧是倦倦的,“这事也没什么。只不过这些年来,一直是我父亲那些人在为国库攒银子,如今忽然旁生枝节,他们自然会觉得受到了威胁。”说着,他望向谢枝,“不过这件事,你跟我提一提也就罢了,千万不要跟外人讲,连一丝一毫的好奇心都不能露出来。”
“为什么?”谢枝紧张地攥紧了自己的手。
李承玉跟她耐心解释,“我父亲今日特意过来,还要你留下,其实就是要把话说给你听的。他能跟我提起漕运的事,说明他已经把这件事压下去了。他的目的,是要把你父亲扯进来。”
“我爹?”谢枝抿了抿嘴,犹豫着问了句,“我爹怎么了?”
李承玉眨动了一下眼睛,像是停息在花叶上的暮秋之蝶扇动了一下翅翼。谢枝就从这一瞬间里,体察到了他一点点的倦怠和哀伤。
“你不觉得在你嫁人这件事情上,你父亲的表现很一反常态吗?”李承玉道,“谢氏之前虽遭高祖皇帝疏远,但百年名门,风骨犹存。据我所知,你家中的叔伯子弟,入于仕途之中,虽才能有高下之分,但皆品行高洁,不沾尘寰。你父亲,难道当真是为了自己的仕途,所以才执意要把你嫁过来吗?”
谢枝双手撑在身侧,沉默了好一会儿,眼里流露出回忆的情绪来,“我小时候,父亲便一直是知县。可光凭朝廷每年的俸禄,我们一家四口连吃顿肉都难。但我父亲从未私自收受过一分一厘的钱财。”
“我还记得有一年,我父亲兴修水利,引灌农田。有户人家还特意给我们家送了只整鸡过来。但就算是这么点小礼,我父亲都记在了账上,等到俸禄一发,又把钱给人家还了回去。所以从晓事开始,我便一直将我的父亲视为我为人行事的典范。”
她自嘲似的笑了一声,“或许就是因为我不懂他为何要这样做,所以才会怨恨他到如今吧。”
李承玉的目光移向远处,“这件事,你不明白,我父亲也不明白。所以他今天在你心里埋下了一块石头,要你将来去投石问路。问一问,你父亲的真心到底是什么。”
谢枝皱着眉头认真想了想,觉得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就算李承玉对她做了诸般解释,她还是不能明白。
她从小被教导的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她心中的君王,应该是励精图治,护佑万民。她心中的臣子,应该是忠君体国,勠力同心。
可打从她进了京之后,她便发现这一切都和她想的不一样。皇帝不像皇帝,日日无心前朝,只是沉溺玩乐。大臣们心如散沙,各自奔忙,话里话外总像在算计着什么。
李承玉瞧出了她的低落,抬手揉了揉她的脑袋,“无妨,不过是老头子闲得发慌而已。我刚刚不是给他找了件事做吗?”说着,他眼睛里流散出星星点点的笑意来。
谢枝歪了歪头,“和那株红珊瑚有关系吗?”
方才她望不见那底座里到底藏了什么东西,于是李承玉道,“你过去瞧瞧。”
谢枝将信将疑地起身过去看了,这一看便吓了一跳,“怎么这么多金砖?”她转过身子来想了一下,又问,“可是他们既然要送给父亲,为什么又把这些东西藏得这么好呢?”
“怕是静海那边出了什么事吧,而且还是不小的事。他们没有把握能收买父亲为他们遮掩。所以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不想让父亲自己发现,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若是有一天他们想捂着的事情被人揭开了,他们就可以以此来要挟我父亲,帮他们在朝中斡旋一二。”
谢枝听了,神色却严峻起来,“若是父亲不答应,他们就会说,他们与父亲早已勾结。只是父亲背信弃义,反咬他们一口?”
“正是。”李承玉点点头。
“可这要怎么办?东西都已经收了,父亲不管怎么做,这盆污水都已经洗不干净了啊。”谢枝着急起来。
李承玉安慰她,“你放心吧。父亲这么多年风雨都过来了,这点小事还难不倒他。不过是给他寻点事去操心,不要整天琢磨你父亲了。”
谢枝嘀咕了一句,“这都什么事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