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烽火(1/2)
殿中安静得过分,连王辅安都觉得自己的眼皮子猛地跳了几下。
皇帝脸上的笑停顿了片刻,然后慢慢地化作一种内含于目光之中的凝重与狠厉。其实他天生了一副无俦的好相貌,笑起来时,便如寻常少年一般,清风朗月,望之便使人心驰。而此刻他微微沉下脸来,原本曲线柔和的眼角仿佛都凝成一刃凌厉的刀光,那浸于骨髓的帝王威仪,好似五岳凌峙,叫人不敢直视。
这是他二十年来,极少露于人前的一面。
纵使慎昼初敢率两千铁骑奔驰草原千里深入敌方,纵使他多年征战杀敌无数刀尖饮血,但是这一刻他忽然真真切切地意识到,面前这个年轻的皇帝,是天下人的共主。即便自他十六岁即位以来,一直被世人嘲笑嗟叹他的无能与昏庸。
这让慎昼初想到了猎食前的猛虎,它有足够的耐心蛰伏,直到时机成熟的那一刻,它的利齿将准确无误地咬断柔弱麋鹿的脖子。
他听到皇帝用沉缓的调子说道,“爱卿你虽多年驻守边关,但是枢密院之中,也有几位你曾经的旧部。此事若交给你的人去,你有几分把握?”
慎昼初刚想回答,不知怎的便觉得后背起了一阵凉意,到了嘴边的话立时改了口,人也跪了下去,膝盖骨磕在地砖上的声音叫人牙酸。
“天下臣民皆是陛下的人,陛下折煞卑职了。”
皇帝盯着他的发顶看了会儿,笑起来,“爱卿快起,这般风声鹤唳做什么?朝中衮衮诸公,熙熙攘攘,终究不过都是为了名利来往罢了。惟有爱卿,多年来镇守边关,清苦度日,一心御敌护国。像卿这般的忠臣,在朕面前,不必如此拘礼。”
皇帝的神色温和,带笑的口吻清泠泠如珠玉坠地,可在慎昼初听来却是字字句句都在敲打自己。若是他刚才没有反应过来,直接承着皇帝的话接了下去,此事是否会在皇帝的心里埋下一个隐患,恐怕也就只有皇帝自己心里清楚了。
他依言起身,在心中飞快地理了一下思绪,然后道,“陛下,此事臣还有一二疑虑。”
“且说来听听。”皇帝微扬下巴。
慎昼初道,“其一,当年高祖皇帝在时,镇北侯与李家共同把持军权。后来镇北侯被废,除镇北军直接效忠于陛下外,我大晋的军队已渐渐成了李家的一言堂了。如今李相更是身兼枢密使之职,枢密院上下皆是他的门生故吏。臣虽有几位同僚在其中,但也没什么说得上话的地方。”
皇帝点点头,“这些朕都知道。所以朕才会传你进京。除了云州那边,我大晋已多年没有战事了。许多武官的日子,过得其实与文官无二。而你不同,这些年来你在边关抵御外敌,在军中的威望,并非李相可比。朕欲成事,必要得你相助。”
慎昼初抬头深深地望了他一眼,抱拳道,“臣万死莫辞。只是臣还担心……军饷的事情。”饶是他,说到此处,也不免犹豫起来,连带着声音也稍稍低了下去。
他在云州之时,其实很少操心军饷的事情。此事真要论起来,说法便很是纷纭了。一来,大晋在朝堂之内无论如何明争暗斗,但于抵御外侮一事之上,到底是上下一心的。各衙署哪怕是卡着俸禄不能下发,也要保证边境该有的钱粮一分不少。
二来,还是要归功于慎将军了。匈奴人南下劫掠,他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北上草原抢匈奴的粮食,以战养战,以杀止杀,以此还能稍缓朝廷用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