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小太后 > 七十二

七十二(1/2)

目录

留下来?她凭什么留下来呢?杨太后心里又热辣又酸涩, 直想锤皇帝一拳。

可惜自上午松子叩门进来送小食后,杨太后便让把房门大开着, 既防旁人口舌,又防自己忘情。如今站班的内侍们都在外头,当着他们的面,总不能教皇帝跌了做君王的威风凛凛、不可冒犯。

再者,她之前才暗暗下过决心, 不在他跟前随便使小性儿了,总不能翻脸就不顾了罢。

便强忍着瞪他一眼的欲.望,温声细语道:“两仪殿是天子起居之所,名不正言不顺的, 我留下做什么呢?明儿...”

皇帝却急切辩白道:“什么也不做, 咱们一块儿说说话, 看看月亮, 明日醒来, 一睁眼就能看见对方,不好么?”

这话教他说来,真是此地无银的意味十足, 纯是不打自招了。杨太后顿时明白过来——他之前想到的还不知道有多深远!

她继续隐忍不发的话, 往后不知道他又能得寸则尺到什么地步。

杨太后打定主意,连啐都懒得啐皇帝一口,便要往外走。皇帝连忙拦住她赔礼, 又道:“你不愿留下, 我也只好罢了。明儿什么时候来?我召他们议完政, 就来接你好不好?”

“你听岔了。”杨太后只得停下脚步,看也不看他:“我并没有说明儿的话。”

皇帝倒不气馁:“是了,我这边又没什么宫女,那些内侍伺候起来,到底不够细心,你来了,没得受怠慢。明儿我自去看你便是。”

听听,一句甜言蜜语,底下藏着的却是死缠烂打,顺带还邀了一回功:既然内侍伺候得不如宫女精心,便让六尚多调些能诗会画、善解人意的宫女来御前不就好了?难道还能让皇爷受委屈不成?

杨太后内里腹诽了一通,脸上一点儿也不肯显露出来,亦未置可否,便让皇帝松开她的手腕:“我回去了。”

皇帝要送她出来,她拦道:“不敢劳驾。”穿上斗篷,自出了两仪殿,候在外面的宫女来搀她,她只将手肘略略靠过去,绢子则不自觉地抚着自己的细腕,明明是寒瑟瑟的秋日,不晓得怎的,还被他握出了一手汗。

皇帝伫立在原地,远望着她离去的身影渐渐隐没,夜色浓重起来,但这一天的好梦反而已经醒了。

如何才能名正言顺地和皇帝一同留在两仪殿呢?做司寝的女官,或者,皇后。

皇帝摇摇头:可这两者她都不愿意,都是纡尊降贵。

他默然回身往内走,王内侍见主子这般,颇有踽踽独行之感,心里一琢磨,便道:“承恩公夫人蒙旨入宫,陪伴皇后娘娘一块儿住着,皇爷何不亲去凤仪宫瞧瞧,一家子也热闹呢?”

他说这话原是大有讲究的——太后不肯留下,皇帝分明是觉得一个人待着过于孤清了,做奴才的见了,自然要为主子排忧艰难,可各宫妃嫔们,王内侍已经算不清皇帝有多少日子没有召过人了,自己这会儿昏头搭脑地提一嘴,挨骂挨罚是轻的,若让皇爷疑心他得了哪位娘娘的好处,那就是无妄之灾了。唯独皇后那里不一样,不管皇爷最终肯不肯去,他们底下人说这样的话,总是合乎礼仪正统的。

皇帝闻言沉吟一时,道:“罢了。老夫人有了年纪,何必过去了还要她向朕下拜行礼呢?”

王内侍会意地道一声“皇爷仁悯”,又想起一桩事儿来:“下月初一是老夫人的寿辰,还是如往年一样赏赐么?”

皇帝蓦然回过头来,神色不明地打量着他,王内侍连忙跪倒在地,稽首道:“奴才知罪!”

知罪么?皇帝清楚得很,这不过是内侍已然刻在骨子的活命本事,经口不经心。只是他暗暗掂掇,内侍之中,王守拙便算是最不拜高踩低的了,万事只以他的心意为尊,可就因为自己方才无意流露出来的那点苗头,王守拙就自觉见微知著,问起了皇后之母的寿礼是否与从前一般。

那么旁人呢?

凤仪宫,皇后早早起来梳洗过,便往西暖阁来见过母亲。

宁夫人正对着镜子梳髻,见了她进门,便起身笑道:“娘娘起来得早。”

皇后忙上前去拉着她的手,请她安坐:“母亲总是这样恪礼,几日下来也不肯略有松懈,叫做女儿的心里如何能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