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小太后 > 六十六

六十六(1/2)

目录

又是张口胡说了。现成有德嫔打的绦子还兜着呢, 怎么就叫他说成没有了?便是不喜欢这个,随口吩咐一声,绣房上的人忙不迭就呈上来了,要什么颜色、什么花样都有, 保管够皇帝用到明年去——这还不算妃嫔们亲手做来的呢。

杨太后心里暗暗撇嘴,面上便乜他一眼:“既然皇帝这样说,我只能让天和宫里勉强会这个的宫女, 尽力打一个罢。”

皇帝听见这话,立即眼笑眉飞,连道两声“多谢,多谢。”方才揖了一礼, 告退离去。

这会儿倒又知礼了。杨太后不禁略为皱眉, 无声一哼,敛裾往屋中走。

她其实知道皇帝的心思。何况,这么久以来, 皇帝几乎每日都遣征蓬到她这儿来, 捎个一字半句的倒还在其次,要紧的是替皇帝送东西:新制的花笺纸、剔红荔枝的香盒,醒酒用的柿子样点苍石, 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只差没让征蓬叼两笼子蝈蝈儿来了。也不必非要真的派上用场, 无非是那一时的情思所致罢了。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她看着绣箩呆呆地出了一刻神, 随即才魂不守舍地挑起了丝线, 因那枚印章是白玉雕刻的,便取了松花、墨绿二色线,预备打一个方胜绦子。

这东西她用心来做,自然比绣房的活计强出百倍,只是,仍不能与德嫔的巧手相比。

凝神编了一时,便对着光仔细打量,不禁觉得匠气太重,丝毫韵味也无。

一时有些气馁地将它暂且丢开了,索性先做给德音的这一个,攒心梅花的式样,小姑娘家,桃红配柳绿也不怕艳俗,只显娇嫩。这一回打得极顺畅,一盏茶的工夫就结成了。

到此时再不会手生了罢。杨太后心里想着,又重来编之前的那个,仿佛比方才好些,只是和前头的又不相称了。

越瞧越不好,不如另做。杨太后打定了主意,自己跟自己较上了劲儿,必要做一个尽善尽美的才肯罢休。

她倚着窗、低着头,不觉已是日中,付嬷嬷进来请示传膳,见她如此潜心笃志的模样,身旁绣箩里打了一半的、将完未完的绦子堆成了小山,稍感意外地笑道:“娘娘别太累着了,先来用些膳,歇一会儿再做罢。”

杨太后头也未抬,漫应道:“这就来。”腿上略挪动了一下,实际还是坐在原处不曾起身。

付嬷嬷无奈之下,暗暗便对皇帝有些怨气:就为他空口白牙的一句话,害得自家娘娘这样废寝忘食,一个绦子罢了,值得如此劳神么?

杨太后这会儿脖子疼得也有些受不住了,仰头望见嬷嬷脸上的神情,便央她道:“好嬷嬷,你别笑话我。只帮我看看哪一根好些罢,若实在不成,等我歇歇眼睛,再从头来做了。”

付嬷嬷又好气又心疼,劝着她起身往前厅里走:“奴婢看哪一根都是好的,再求全责备也挑不出一丁点瑕疵来。娘娘不如用过膳,再出去逛逛,换一换心神,兴许就分明了。”

杨太后慢慢在膳桌前坐下来,因道:“嬷嬷有所不知,我并非妄自菲薄,而是论针线活计,我原不如德嫔——可我不想…旁人瞧出来。”

付嬷嬷这才算明白,再是豁达淡泊的人,一旦犯了这一样痴,也要争强好胜、患得患失起来了。

只得开解道:“原不是这样比的。礼尚往来,重的是心意么。”

杨太后脸上蓦地红起来,饭菜一样还没入口,已然从这话里咂摸出万般滋味儿了,又连忙要掩饰,问道:“盅子里装的是什么?”

付嬷嬷自知话说透了些,她心里难为情,便故作不觉地揭开盅盖儿:“炖的沙参玉竹野鸭汤。昨儿起来奴婢听见娘娘咳了几声,故而叫厨房里做了这个。”

“我从来吃不惯沙参,沙碜碜的硌牙,药味儿又重。”杨太后一边抱怨,一面却不过嬷嬷的关心,捏着鼻子喝了小半碗,又捺着吃了两口饭,便要漱口净手,起身返回桌案前。

“就这一个罢。”她拈了一根在手里,偏用一种漫不经心的口吻道:“好不好的,也就只能如此了。若不得用,不用它就是。”便拿一只紫檀盒子装了,且搁在妆台前。

当真是费神久了,如今事一了,便有些头重脚轻的支撑不住,到内室去躺一会儿,再睁开眼时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只觉得有些口渴,杨太后便唤一声:“要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