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小太后 > 六十五

六十五(1/2)

目录

皇帝一见是她, 便笑道:“太后今日来得不巧,大长公主家的两个外孙进宫来请安,朕叫儿郎们都一块儿去了神机营,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大长公主夏侯敏是先皇唯一的同胞姐姐, 十六岁时便出降于靖安侯次子薛授,后因夫家获罪被贬黜,她自己竟再也不肯入宫了, 故而杨太后从未与她谋面过。

手足不能团聚,此为先帝晚年一大憾事,幸而在皇帝的促成下,先帝将大长公主的独女配给了那一年风头正健的新科状元郎杨应之, 成就一段良缘佳偶, 了结大长公主最记挂的一桩心事,先皇这才稍感慰藉。

至于皇帝践祚以后,这位状元郎便供入翰林效力, 俨然成为皇帝的耳目股肱, 此为后话。

听皇帝这么说,杨太后点头道:“那也罢了。我只去瞧瞧德音容真她们,顺便将容真托德嫔打的装印章的绦子带去。”

皇帝果然皱起眉头:“太后去了清怡阁?”

杨太后并不否认:“虽是我下令将她禁足, 可单单这么关着,总不是道理, 我也该去问问她, 悟过来昨日错在何处了不曾。”

皇帝心中不禁轻嗤一声:跟德嫔一比, 面前这人根本就是个傻子。他又舍不得把实情说破叫她担心, 又指望不上她自己能看透,内里盘算一瞬,顺着杨太后的话头,问:“那她悟了么?”

何为悟呢?杨太后迟疑片刻,方才点头——若仅为昨夜之事,德嫔自然已经翻然悔过,若为那点出幽升高的企望,只怕,她此生都难参悟。

德嫔固然如此,放眼这内宫中,谁又能真正无欲无求、跳出这凡尘纷扰外呢?

皇帝见她分明言不由衷,只是不值当为些不相干的人与她争辩,索性敷衍过去,道:“罢了,等她再安分两日,就撤了禁足罢——但愿她记你这份人情。”

杨太后闻言,摇头笑笑。说着话停停走走之际,二人已经到了德音公主屋前。

两个女孩儿的住处只有一墙之隔,这会儿姐妹俩正坐在一起,临摹赵孟頫的《汀草文鸳图》。

知道杨太后来了,二人自是欢喜,可同行的还有皇帝,不免叫容真紧张起来:她原就不擅长花鸟,这副画她临得鼻尖冒汗、手心发滑,笔下出来的东西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跟姐姐那副根本不能比,更别说让父皇瞧见了!

一边心里急得要哭出来,一边先得起身行礼,岂料德音无意间伸手一推,画案上那一堆盛着赭石、广花、藤黄、胭脂的碟子尽数泼洒出来,两张宣纸上顿时五彩纷杂,哪还看得出哪儿是草、哪儿是鸳?

德音自知惹祸,咬着唇抬起头,讨好卖乖地觑皇帝一眼。

皇帝没放在心上,嗔怪一句“还是这么冒冒失失的”,便让二人起来了。杨太后在一旁却看得一清二楚,暗暗抿嘴一笑,也不揭穿。

宫人们连忙来收拾乱糟糟的画案,请杨太后、皇帝及二位公主到另一侧的扇面桌前来坐,又奉上茶点——杨太后及皇帝的是武夷大红袍,两位公主则是林檎渴水。

杨太后又将绦子拿出来,交给容真,容真起身道过谢,接在手里,又朝皇帝望了一眼,方才打开自己专放印章的浮雕花草匣子,取出新刻成的一枚钤印,兜进绦子里。

皇帝无奈:除了曾经处置过容真的一名傅母以外,他自觉从不曾对这个女儿有半句斥责之语,偏偏容真就是怕他,行动都要先观察他的神色,无论如何都扭转不回来了一般。

想了一想,皇帝有心道:“这个章刻得好,费了你多少工夫?”

容真一愣,未及开口先红了脸:“没有荒废工夫,不过是每日写完字、绣完花才刻两刀,就当作歇息了。”

说完就见皇帝竟皱起眉头,叹了口气,她越发不知所措,眼里含着两汪泪,便那么束手束脚地呆立着。

“皇帝喜欢这印,还不好意思向咱们容真开口么?何苦拐弯抹角的呢?”杨太后见状,连忙出言解围,又拉着容真到自己跟前来,玩笑地附在她耳边说话,一字一句却足以让皇帝听得清清楚楚:“傻妮儿,你父皇想要你刻的印章,可不能白白就给了他,总要他先赏你些好的,知道么!”

容真半信半疑,只因这话是出自杨太后之口,她方才敢跃跃欲试——像姐姐那样在父皇面前撒撒娇么?她当然也梦想过,可是,她每一次都会弄巧成拙,似乎无一幸免。

越是踟蹰,就越是畏惧,她最终还是摇摇头,嗫嚅道:“父皇既然喜欢,就献给父皇罢。我什么赏也不要。”

杨太后不能逼她太甚,只得作罢。抬眼正与皇帝对视上,皇帝也有些泄气,勉强维持着和煦笑颜,收下了容真双手递来的印章。

德音打量着二位长辈的神色,便十分天真地问道:“父皇,十一叔他们去天机营里,是要拜神仙么?”

皇帝转圜过来,笑道:“不是天机营,是神机营。那里头都是咱们大徵的精兵猛将,手握着天底下最精良的武器,戍守着咱们的江山永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