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容臣不死 > 第三十四章:大乱

第三十四章:大乱(1/2)

目录

碧丝在窗外问, “小姐, 什么味这么香?我好像闻到了大芳斋的烤鸭味。”

南嘉鱼赶紧逃离章聿云的目光,将碧丝拦在外面。南嘉鱼轻快又慌张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许是小厨房又做了什么。你去看看, 若是有好的了,我们自己添点银子加菜。”

碧丝半信半疑的捏着荷包,又追问了几句。

章聿云捏了块紫薯糕,轻轻咬一口。薄唇抿着紫屑, 像是抿着少女的口脂盒。

终于推走碧丝,南嘉鱼长长松了一口气。折回房间, 陶兔子已经不在了。他留了个空竹篮, 竹篮上用贴春联的红纸写了两行小字。

让她趁热吃,空碗碟装在竹篮里, 放在窗下。他晚上会悄悄带走。

南嘉鱼心里甜滋滋的, 将小小的一卷红纸反复看了好几遍。章聿云的字有风骨,起笔凝墨,笔划舒展都别有一番味道。

听说崇善寺的方丈就极擅书法和下棋。陶兔子是跟方丈学过吗?

南嘉鱼对章聿云的一切都很好奇。

南嘉鱼吃饱喝足后将空碟子收好,放在窗子下面。前半夜还记着留个心,竖着耳朵听动静。到后半夜,已然熟睡。

第二天早上醒来, 竹篮已经被人提走。南嘉鱼却一无所觉。

她不知道的是, 昨夜屋顶月凉, 章聿云躺在屋顶上看了一夜星星。她这边刚一动, 章聿云立即寻机下去, 原本还想和她说说话。谁知南嘉鱼自己已经睡熟了。

章聿云心里叹了口气,替她摆正鞋子,鞋头冲外方便她夜里起身。寻摸着护院离开,提着空篮子走了。

章聿云把一竹篮碗碟提到许掌柜那,让下人给洗了。许掌柜半夜起身穿了衣服,给章聿云倒了一杯热茶。“三少爷怎么这么晚没还没睡。”

章聿云问他:“许掌柜,你说要是有人拜托你去亲戚家把自己女儿接回来,但亲戚不肯放人。有什么好办法,能名正言顺的把女眷接走带出来。”

许掌柜斟酌了一会儿问,“殷家不肯放南小姐走吗?容小老儿问一句,三少爷南姑娘父母真的请你把她接走吗。”

章聿云支吾一声,没有说话。南威只求他把嘉鱼送来,并没有请他接嘉鱼回程。

南威夫妻是打算亲自登门接嘉鱼的,顺便叩拜父母,好好道个歉。如果南嘉鱼的婚事有着落了话,趁南威夫妇在江州,把三书六礼一并过了。

可问题是,章聿云不想把南嘉鱼留在江州相亲了。光是想一想,他的醋坛字就打翻一海。章聿云铁了心了要把南嘉鱼接走。

许掌柜一看章聿云神色就明白了,笑道:“既然是长辈让你接人。总有信物和书信吧。如不然你就这么空口白牙的上门,人家殷大人,怎么会放心把人交给你啊。”

章聿云左手不耐烦的敲着桌子道:“就不能找个能压过殷宜年的人。让他直接同意放人吗。”

许掌柜道:“这倒也不是不可以。三少爷若是有女眷好说,直接由女眷出面。您在背地里找人压一压殷宜年,事就成了。可您一个大男人,怎么好领着人家黄花大闺女千里迢迢赶路。”

条条都是死路。

章聿云烦的不行,腾的站起来。去了西山行宫。

杨瑾如杨瑜如姐妹花你一言我一语道:“其实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太子来江州,江州城上下多了多少旁系女眷。知道的太子是来查账的,不知道还以为太子是来亲自选妃的呢。”

杨瑜如接着姐姐的话道:“年前就有礼官上书。让各家女子女眷归乡,被太子给拦了。太子虽然心动,可这大过年的,虽然谁都知道那些人是冲着太子来的。可人家名义上打的是走亲访友的旗号。总不能让人家不过年不是。”

杨瑾如拨着石榴籽道:“正是!前几天李大人还找公主来说,让公主少举办些宴会,少让江州女眷来叨扰太子清静。三舅舅若能替太子排忧解难,太子一定会感激你的。如此一箭双雕,你的嘉鱼妹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脱身。”

章聿云瞥了眼杨瑾如杨瑜如姐妹花,这曲线救国绕的圈子也太大了吧。他有些头痛。

章聿云吃了碗云吞,又去了看望了下杨英哲和章景同。

章景同被太子叫走了,杨英哲也不在房间。章聿云从两人屋子出来,远远见有人骑马过来。搭眉眼瞭望了下,杨英哲高兴的策马过来。

“舅舅,你来了!”杨英哲大声和章聿云说着话,浑身都透着高兴劲儿。

英哲是这几个孩子中最喜欢章聿云的。他从小就佩服章聿云能仗剑走天涯,在江湖上闯荡。

杨英哲对章聿云的生活向往已久,几近渴望。他不止一次的说过,“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一人一马,仗剑走天涯,闲时吹笛抚琴,忙时抚桑弄田。”

章聿云听完倒也没说什么,带着杨英哲去少林寺锄地。

少林寺的功夫讲究起随打追,一招一式都从日常生活中来。锄地种田挑担提水是常有的事。

杨英哲倒是个能吃苦的,咬着牙跟章聿云干了十天。惹得主持师兄都‘咦’了一下。

章聿云问杨英哲累不累,杨英哲说:“累。”

章聿云拿了算盘和他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年的收成是一两半钱,帮忙给少林寺挑水,一缸两文。你一天顶多能挑三十桶水,也就是三大缸。一天六文。种地一年有半年的时间都是没收成,按你一年种十亩地,收两季,粗粗算你三十两银子。三十两银子加上一年寒冬酷暑不歇着挑的一万零九百五十桶水,是二两二钱银子。”

啪,把算盘啪在他面前。

章聿云赏了十五岁的杨英哲一个脑瓜崩,“你一年不吃不喝也就三十二两二钱银子的收成。一人?你吃的穿的用的,单你玉冠上着颗镶珠就九十七两白银。你脚上这双松江三梭布的袜子就是一钱银子。更不论其他。”

杨英哲捂着白嫩红肿起来的额头,听见三舅舅道:“一马就更可笑了,你牵的这匹小红马是蒙古的汗血宝马,太子爷的冬电孕育出来子马,赏了你一匹。外边有市无价。而便是一匹普通的马少说也得八-九两银子,马口足蹄好一点的也得二三十两。更妄论平时饲养。”

章聿云叉着腰,“还闲时吹笛抚琴,你知道一把好笛,一把好琴多少钱吗?请一个上好的乐师琴师教你技艺,一个月束脩是多少,逢年过年衣服袜子节礼又是多少钱吗。”

章聿云笑骂道:“抚桑弄田?亏你想得出。抚桑农田供的起你一人一马仗剑走江湖。好好当你的小世孙吧。真把你生在民间,你哭都哭不出来。还向往普通简单的生活。”

章聿云看着这小兔崽子就来气,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托生成建由候府的小世孙,多少人都得偷着乐。他还向往江湖,向往个狗屁。小孩子的想当然!

三言两语把杨英哲向往世俗的心给打的烟消云散。但杨英哲还是很羡慕章聿云,自由自在,天地之大没有他不能做的事。

皇家有太多身不由己。杨英哲陪在太子身边,看着太子被章年卿拘着读书,太子十一岁就读《春秋》,十三岁就开始插手政事。

太子的父亲承治帝不是一个文治武功优秀的帝王。他的优点在与特别会用人。

承治帝不是被当做帝王培养长大的,他继位前后经历过很多风波。

承治帝知道在国家文治上,他玩弄不过这些大臣。但在对外战争中,所有人都是他的助力,包括别有用心的陶家、章家。都会为扩大大魏的疆域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包括这次太子来江州查账,也是因为皇上打算联合梁国,对大周出征。只要一开战,势必花钱如流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