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1/2)
一年后。</p>
丧期已尽, 孝服虽除,可坐在镜台前的孙尚香, 望着铜镜中重新换上红裳的自己, 不知怎么,觉得有些陌生。</p>
冬歌替她梳起一个俏丽的螺髻, 知她素来不喜繁重装饰,便只斜插一只凤鸟纹金钗作点缀,发髻末端系上朱色丝绦, 长长的垂于后背。</p>
镜中女子云鬓朱颜, 消瘦清减的脸庞越发衬出明眸黛眉,而巧施粉妆之下,让本来略显凌厉的眉眼柔和了起来, 桃李年华的女子, 褪去了稚气, 最是美丽动人。</p>
可美是美, 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p>
冬歌一边为孙尚香梳发一边时不时瞄向镜中。</p>
少了什么呢?</p>
没错, 是笑容。</p>
从前的郡主哪怕不施粉黛, 身着男装或是麻布粗衣,也像画上粉妆玉琢的仙童, 这是因为她笑起来格外好看,眼似新月,唇红齿白, 恁谁看了都不由心生欢喜。</p>
可发生了这么多变故后, 郡主的脸上很少再出现那样的笑容。</p>
冬歌想让她开心些, 装扮完后,笑着赞道:“郡主出落得越□□亮了,太夫人见了,心里定然欢喜。”</p>
孙尚香默然对着妆镜,试着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笑容,可笑意却没进眼里。</p>
都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于孙家而言,失去至亲骨肉的伤痛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减。纵然心里的伤口能愈合,伤疤也永远不会消失。又或许,时间慢慢过去了,伤口反而会越来越深。</p>
孙尚香维持着脸上的笑意,起身出门,像往常一样去看望吴夫人。</p>
这一年来,吴夫人愈发潜心礼佛,但因身体的缘故,撑不住时常舟车劳顿去山上寺庙,只能在后宅佛堂,往往一天里,大半时间都是在佛堂内抄经拜佛。</p>
孙尚香陪着母亲在佛堂内抄了一个时辰的佛经,虽然她不解其意,可看着母亲轻声吟诵经文,心境也不禁渐渐平和下来。</p>
吴夫人虽很少提起已故的丈夫和三个儿子,可孙尚香知道,母亲心里的哀痛远比他们任何一人都要多,她只能通过这个方式寄托哀思,缓解彻骨之痛。</p>
出了佛堂,用过午膳,吴夫人忽然说想去花园里走走,孙尚香见母亲难得有精神兴致,自然乐意陪伴。</p>
已是深秋时节,落木萧萧,枯草茫茫,后园其实也没什么景致可赏,不过母女俩散步聊天,倒也温馨惬意。</p>
孙尚香挽着吴夫人的手在廊下慢慢走着,吴夫人替她理了理散落在颊边的几丝碎发,微笑问道:“你素来不是不爱脂粉吗?怎么现在愿意妆扮了?”</p>
孙尚香歪着头笑问,“母亲觉得好看吗?”</p>
“好看。”吴夫人目光慈爱,又细细端详了她一番,看着她头上的金钗,思索片刻,缓缓道,“不过这凤钗虽贵重,却略显俗气,不如玉钗润泽清丽。”说完似突然想到什么,又转头唤来侍女,吩咐将收在某个匣中的几支玉簪玉钗送去郡主房里,侍女含笑领命而去。</p>
“那几支发簪都是我年轻时爱戴的,雕刻式样正衬你这个年纪,你戴上更漂亮。”吴夫人布满皱纹的手轻抚过女儿光洁莹润的面庞,提起年轻时,她沧桑晦暗的眼神中难得重现几分光彩。</p>
孙尚香握住母亲的手,扶着她继续往前漫步。</p>
吴夫人的手虽布满沟壑,但掌心依旧柔软温暖,孙尚香心中一酸,又生怕母亲察觉异样,忙弯起嘴角,甜甜一笑,“再好看肯定也不如母亲当年戴着好看。”</p>
“你这丫头,就知道贫嘴。”吴夫人拍了拍她的手,话语一转,笑问道,“自古女为悦己者容,是不是我的香儿终于开窍了,想嫁人了?”</p>
孙尚香神色微愣,随即摇摇头,将垂到肩前的丝绦拨去背后,“我自己才懒得打扮呢,不过打扮得好看些,母亲看着也高兴啊。”</p>
“只要你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母亲自然欢喜。”吴夫人微笑道。</p>
母女俩走到一处凉亭内坐下,孙尚香想着深秋天凉,母亲的身体不好,久坐易受寒,便劝她坐会儿就回去,吴夫人只是淡淡一笑,摆手让侍女们远处候着,接着拉过孙尚香的手,开口问道:“香儿,跟母亲说实话,你和那陆伯言到底如何了?”</p>
孙尚香被母亲这直接的问话弄得一怔,还未反应过来,吴夫人接下来的话更是令她一惊,“你要是还喜欢他,等过一两年,他建立些功业,母亲给你们指婚。”</p>
孙尚香脑海里有短暂的空白,愣愣道:“母亲之前不是说……”</p>
吴夫人轻声一叹,“我之前是不想你嫁进陆家。”</p>
见母亲如此说,她更糊涂了,试探问道:“那母亲为何……”</p>
“若他是个普通的世家子弟倒也罢了,偏偏是陆家人,还是陆氏族长,纵然他心里已放下两家昔日旧怨,可其他陆家人呢?不可能所有陆家人都毫无芥蒂。”吴夫人摇了摇头,微哂道,“何况那时我以为他对你无意,你是我的掌上明珠,纵然不嫁高门显贵,不嫁英雄豪杰,也绝不能嫁个一个不爱你的人。若你心悦的男子并不心悦于你,纵然接受赐婚,那也只是为了攀附权势。”</p>
孙尚香立马道:“他不是这样的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