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
往往,外部战争刚一结束,内部矛盾便滋长、升级。
小邦的村庄里有两大家族,一个是小邦家族,另一个古氏家族。这两大家族的成员较多,属于大家族。小邦爷爷的爷爷那一代,听说是从陕西逃荒而来江南的,小邦爷爷的爷爷一看江南这个地方风水不错,于是,他便落脚扎根下来。到了小邦父亲这一代儿,小邦的父亲有兄弟姐妹八个,其中男的弟兄六人,女的姊妹二人。大姐即小邦的大姑在市里生活,小妹即小邦的小姑在县城生活,而小邦父亲的兄弟六人,却无一人到外地去谋生,那时只知道挤在那个贫穷落后的乡村里,并在一起扎堆生活。而小邦的二爷爷,曾经到过上海谋生,他的二爷爷所担负的角色就是鲁迅笔下写过的《一件小事》里的车夫,当时且在上海拉黄面包车,并在上海依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平时里也是衣不蔽体,食不裹腹。
虽然生活穷苦,但他总比在老家要强。两年后,他便在上海找了一个女人结了婚。只因这位上海女人迟迟没给他生下孩子,几年之后,他丢下女人,便跑回老家。
在上海的那几年,正好遇见日本人冲进上海,小邦的二爷爷在上海外滩一带曾拉过很多日本人,又在后来日本人为了共建“东亚共荣圈”,小邦的二爷爷和日本人又合照了几张照片,其中还有一张照片上他的二爷爷帮着日本牵着烈犬,这无形中帮了日本人的大忙,最后,小邦的二爷爷为此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再后来,在“□□”中,小邦的二爷爷在上海曾为日本人牵烈犬之事而被打成“□□”,并被关进“牛棚”,不久逝世。
古氏家族在这个村庄,也算是一个大家族。他们的家族上一辈子人是地主出生,财大气粗,只是到了解放后,整个家族在经济上开始末落。然而,古氏家族这个家庭也养了七口兄弟姊妹,其中有兄弟六人,还生下一个最小女儿,长得小巧、漂亮,村里人常称她为“大小姐”,她则在大家族中属于“掌上明珠”。
这两大家族在历史上曾因为土地、池塘水源争夺而发生过激烈矛盾,双方聚集了全家族的所有人员与力量,有说打的打,有说砸的砸的,还有说大话的说大话,其中大人们可能考虑到会伤及无辜,或最害怕的是伤到孩子,最后,双方靠中间第三方协调而和解了事,这从中便也看出了势均力敌的优势与好处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