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2/2)
实际上?
“实际上,这里的情况跟你们那里恐怕不同。报警不仅没用,反而会越来越糟糕。”
童桐不解:“为什么?”
尘子看着她:“以前别的村庄也曾发生过这种事。他们当时选择了报警。”
童桐聆听。
然后呢。
“警察来了,做各种检查,调查,取证等等。原本只有村里知道的事,结果传的沸沸扬扬,整个县城都知道。”
而且越传越离谱,什么版本的谣言都出来了。
而最终的调查也因为缺乏足够证据,不了了了。
施害者避避风头,事后不受任何影响,依旧大摇大摆的过日子。而那可怜的被害者却声名狼藉,走到哪里都被人指指点点,最后不得不匆匆嫁给外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从此不再回乡。
还有一些类似的事件。结果也都差不多。其中还有人不堪忍受流言,自尽而亡。
经验告诉人们,在这里,在如今这里的环境下,最好的解决方法并不是法律武器。
童桐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所以他们第一反应都是选择压制消息,忍气吞声,等待风波自然平息下去?
可是,明月本身的问题呢。
难道她真正的清白不重要了?
尘子说:“现在的情况是,无论她是否真的清白,在别人眼中,都是一样的。”
只有等风波稍稍过去,以后再另做打算。
什么打算?
童桐再不懂,也知道,根本没有什么更好打算。
从此自降身价,再不可同日而言……
童桐不能接受:“这样不对,这样不对。”
尘子完全明白她的想法,他也有一样的无奈。
但是没有办法。
人们作为旁观者时总是那么清醒那么理智,并认为自己知道最正确最合理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身为当事人,却有更多考虑,更多顾虑。别人其实没有权利去干涉或者指责他们的处理方法是否正确。毕竟,他们才最痛最苦。
尘子说:“况且,你看明月现在的样子,可还经得起再折腾?”
童桐想起明月一直哭泣的模样,恍然。
可怜的明月。
童桐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此时的心情,只觉闷的慌,沉的慌。
这种心情几天以后,到镇上去了一趟后,更加严重。
那是在之前明月卖鸭蛋的小市场上。
童桐去买一点东西。
突然听见有人提起明月的名字。
她不由一凝,竖耳去听。
那是几个女人,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聚集在一处,一边卖点小东西,一边谈笑。
“以前,那明月就是在这里卖。这里地势好,一眼就能让人看到,她呀,就最喜欢站这里。”
“长的美咯,不怕人看,只希望更多人看。”
“那么多男人盯着她,她神态自若的,那个样子哟,啧啧。”
“现在好了,别说让人看,只怕来都不敢来了。”
“也是,发生了那种丑事,女孩子家最重要的东西没了,长的再好看又有什么用,哪个还敢要。”
“她爸妈心高的呢,想给她攀个高枝儿,现在好了,只怕白送人家都不要。”
“真是可怜啊。”
看来,再纯净淳朴的地方,也有乌烟瘴气之处。流言蜚语从来不缺生长的土壤。
村人们没有对明月过多指点和议论,但外面这些隔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反而少不了幸灾乐祸,闲言碎语。
童桐越听越生气,想都没想,直接走上前去,走到她们面前:“明月根本什么事都没有,你们不要瞎说。”
那几人吓一跳,见她一双眼睛瞪的溜圆,又见她身后的蒙尘子眼中少有的清冷,顿时不敢再多说,嘟囔一句:“不都这样说,你管得着吗。”之后匆匆散开了。
童桐非常生气。
这种事情上,好像吃亏的永远是女人。千张嘴万张嘴都说不清楚。
大美人明月风光不再,跌落尘埃,受人诟病。
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场风波,走出这场阴霾。
这不是件容易事。
可怜的明月。
还好她有宝山。
至少还有宝山。
宝山一定会不离不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