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贞观初建(2/2)
“哦?”袁天罡疑惑的应道。
“先生能否告诉灿姬,阿远此刻究竟在何处?我晓得那日他在鹿鸢一定是栖身在至图剑中,后来遁入了天门。可......”
袁天罡摆了摆手,他已知晓灿姬要向自己问询之事,遂提点道。
“灿姬郡主有所不知。实不相瞒,当日在鹿鸢被至图剑吸入的乃是江远公子的九缕仙魂,然还有一缕分魂而今却仍在人世间飘荡。只是究竟在何处,袁某却不得而知。不过郡主既是他的有缘之人,便该前去寻找。或是天之涯,亦或是海之角,总有一日会再遇到。到时只要将其封存在木刀之中,公子便会重生。那时,你等定当团聚。”
灿姬先是一怔,随即露出了兴奋的神情:“灿姬感谢先生提点,即是这般,那我即刻便去寻找。”
言罢,她迅即起身,径直向门口走去。然还未走出数步,却又被袁天罡唤住。
“灿姬郡主且慢。袁某知晓你思念公子之心焦灼,恨不得即刻便要上路。但此事不可太过急促,袁某与郡主以两月为期,请你暂留长安。两月后,公子身后之事定当有所安排。届时你心自安稳,再去寻找公子不迟。”
灿姬听闻此言,虽不能完全理解袁天罡所言之意。但既是与阿远相关,她就应全力配合才是。沉吟须臾,她遂微微颔首,答允了袁天罡的请求。
绝域降服天下平,八表无事悦圣情。云披雾敛天地明,风云散尽千年梦。
两个月后,武德皇帝李渊因病退位,由太子李世民继位登基。在袁天罡的提议下,选取《易经.系辞下》中的‘天地之道贞观者也’中的‘贞观’二字作为年号,意要用天地之道以示人。果不其然,日后,李世民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用二十三年时间为大唐基业开创了一个繁荣盛世。期间各地割据尽皆消除,国内厉行节约,百姓休养生息。八方来朝,东西互通有无。经济贸易蓬勃发展,社会呈现出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李世民在登基之后不久便先后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便是率领文武百官前往神庙祭拜子书江远。据说那日他将众臣留在庙门外等待许久,他则独自一人对着灵牌洒泪祭奠。
第二件事便是将盘武门弟子收编为正规军,赐名‘盘门军’,由将军辰灵统领。原门主子书江远虽以身殉国,其精神却浩气长存、流芳千古,永远与盘门军同在。
而这第三件事则是在在早朝时当众传旨,特封袁天罡为丞相。为他出谋划策,永保大唐江山。随后,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他命太监周泰前去袁府传诏,请袁天罡速来朝堂。怎料,周泰去了不过半晌,便又迅即返回。言说袁府已然人去屋空,除了书房案几上留下的书信,再无一物。李世民观此书信,但见上面言辞恳切,情感真挚。袁天罡只道,其乃是奉天之命特来帮他建立盛世之人。而今大局已定,其本就应该归隐世外,悠哉游哉,做一闲云野鹤了。李世民得此消息,虽内心极为慨叹,却亦知其定是心意已决,无有回转之意。因此只能暗中祝祷,希望凡仙此生皆可顺遂如愿。
望情伊水畔,红尘慕不归。落花伴白骨,浮云随风翻。
翌日清晨,细雨霏霏,整个长安城都笼罩在淡淡的雨雾之中。若隐若现,虚虚幻幻。陡然,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传来。只见灿姬郡主骑在白马的背上。身着缟色衣衫,束发盘髻。虽是面容憔悴,精神却极为抖擞。她来至城门外,骤然勒住马头。回望烟雨中的城门,神情不由唏嘘。
如今大唐已是贞观年间,秦王登基为帝,太平之景乍现。与此同时,她最爱之人的心愿亦终究实现。可若说这外界的风雨会停止,那宫闱里的风云又怎会全部消散?不过是从急到缓,改了模样罢了。然即便如此,她亦不再留恋世间。还是应如袁先生所说那般,速速前去寻他。无论天涯,亦或海角。只要她不放弃,终有一日便会再见。
灿姬想到此处,表情又再次变得凝重起来。默了一默,她遂从贴身之处取出木刀。摩挲片刻,柔声说道。
“阿远,等我。灿姬这便来寻你.....”
言罢,她小心翼翼的收起木刀。随着双脚轻夹马腹,马儿发出一声嘶鸣,迅即载着她行进雨雾,再也寻不到踪影......
风云息,雨雾止,一梦即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