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重阳(1/2)
七天之后,杨继业一家和宣旨的呼延赞一行已经到了汴梁城郊。时值腊月隆冬,万木萧森。西北风吹来,遍地枯黄色的落叶婆娑起舞。六郎心事重重地默坐在车中,出神地看着车外景致。愈近城外,官道两旁的人烟便愈多了起来。与六郎同乘一辆车的七郎因为是头一次来汴梁,也不知道哥哥的心思,兴致却颇高,不时的指着窗外的景色说:“六哥你看,那小桥,真好,那河边的杨柳,真好!那水,真好!汴梁城郊的景致真的比我们太原好太多了……”六郎见七郎只会左一个真好,右一个真好,忍不住敲了敲七郎的头说:“爹爹一叫你念书,你就头痛。好歹多识几个字,也不至于除了真好就没有别的词了。”
七郎摸摸脑袋,不服气地说:“六哥你别看不起我。虽然我不会什么吟诗作赋,但是要说刀枪剑戟我未必不如你。不然我们下车比试比试?”说着,七郎一掀轿帘,摆出一副现在就要下车比武的架势。忽然,他顿了顿,好像发现了什么稀奇物什似的,推了一把正在闭目养神理也不理自己的六郎,说:“诶,六哥,你看城门处是什么?” 因见六郎装聋作哑象是没有听到一样,便又使劲推了推,说:‘六哥,我不骗你,你自己看呀!“ 这一路上,六郎早就被七郎聒噪的有些不耐烦了,又没有办法发作,见七郎坚持要自己看什么,六郎只得掀开轿窗帘顺着七郎手指的方向望去―――遥遥见得前头一大片龙凤旗遮天蔽日,在西风中猎猎招展,六郎不由大吃一惊:“那是天子旌旗,难道宋皇亲自来接我们杨家了?”
六郎所说一点不错,早在三天前,宋皇赵光义就下圣旨,令八王赵德芳王率诸王皇子及未出阁的公主郡主,文武百官至汴梁城郊迎杨家归宋。当八王笑着把这个消息告诉郡主的时候,郡主的心中顿时象装着一头小鹿一样砰砰乱撞,竟是几天没有睡好觉。好容易掐着指甲算到杨家今天就要到汴梁了,鸡还未叫二遍,郡主就早早的起床,梳洗打扮完毕后,郡主在自己的闺房内左挑右选,居然不知道自己该穿什么了。
犹豫了一阵后,郡主的目光落在了一件白狐风毛镶边儿的藕荷色坎肩上,“第一次我见他的时候,也是穿着这般颜色的衣服……” 郡主微红了脸,轻轻的取了在自己身上比试着,“从此后,他就不再是汉将了,那么……”郡主想着想着,不觉得红晕满面。
郡主憧憬着如何重逢六郎,却不知道此刻六郎最不敢见的人就是自己。因为看见了天子旌旗就在不远的城郊处,呼延赞先行一步进城通告。杨家父子也不敢再继续乘车,纷纷下了车马,逶迄步行向东。好在此处离城门不甚太远,一顿饭的时候,杨家一行人就来到了城东的门外。看着几千名顶盔带甲的军士,在汴梁城外的东、西、南三面,排成了三个方队,在呼呼的北风中,如钢浇铜铸一般,一动不动地站着,二郎几分惊奇几分狐疑地小声说:“老天爷,这个排场也太大了吧!”
还未等其他人答话,就听见城内几声钟响后,一阵悠扬的钟鼓乐传来,一队队举着龙旗,宝幡的内侍鱼贯而出。后面,威风凛凛的禁军拥簇着一个头顶金盔,豹尾饰甲,红衣玉带的人骑着高头大马走了出来。六郎看了看来人,轻轻的走到杨继业身边,小声附在父亲耳边说道:“说:“爹,他就是八王,人称八贤王的赵德芳。”说着,无意间看见八王身后的马车上端坐着袅袅婷婷的郡主,六郎先是一愣,旋即低下了头。
“杨大人,杨夫人,你们让本王等好好苦呀!”,还未等杨继业缓过神,八王已经下了马,见杨继业,赛花,几个儿子和少夫人们都是有些疑惑的看着自己,八王快走几步,笑着解释道:“本来皇上要亲自来接杨大人的。不过前几天皇上偶染风寒,所以叫我率领文武百官前来迎接。快走吧,皇上正在太和殿等着你们呢!”
杨继业万万没想到,宋皇赵光义不但给自己加官晋爵,还让八王携天子旌旗亲自迎接自己,心中一阵感动,眼角竟闪着泪花,半晌才说道:“想我杨继业僻生边鄙,赋性粗率;文不能立国,武不能定乱,居然能得皇上如此厚爱。杨某蒙此重恩,就不敢不谒尽绵薄,就是粉身碎骨也不足报圣恩万一呀!” 说罢,一提袍角单膝跪了下去,见杨继业这么说,赛花,大郎等也都纷纷跟着下跪行礼。
“快请起。”八王见杨继业竟是如此动情感伤,忙将快走几步,亲自挽起杨继业,说道:“这是旷世恩典,天大的喜事嘛,该欢喜高兴才是。莫让皇上等久了,走吧!”说完,挽着杨继业的手,边走边说:“先前圣旨里已经说了,杨大人,杨夫人和几位少将军,少夫人就住在金水河畔的无佞府……”
郡主的车撵就在八王身后,眼见着六郎头也不抬的跟着杨继业身后,越走越远,竟像是不认识自己一样,郡主的心一点一点的沉了下去,直到棠儿在一旁小声提醒着:“其他皇子和公主们的车撵都跟上了,我们……”郡主这才缓过神来,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忽然觉得有些头痛,大概是着了风寒,我们不去金殿了,回南清宫吧!”
郡主的头痛是假,潘仁美的头痛却是真的。此刻他正在强打着精神陪着赵光义在太和殿侧殿内等着杨家进城的消息。看着赵光义的目光炯炯地盯着上边的藻井,仿佛心情很好的样子,
,潘仁美强笑道:“皇上且在太和殿侧殿稍后,臣去殿外迎接杨家入朝。”
要说汴梁的皇城就是和太原的大不一样。杨家父子一进宫门,便觉和往日入宫觐见刘继元感受大异。进了金水桥北,只见正殿大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正门朱漆铜钉、狞恶辅首衔着栲栳大的铜环,都紧紧封锢。两行官员东西昭穆,按部就班摆着方步,肃然过昭德门贞顺门,从中左门后左门,中右门后右门进入天街。
从甬道到左右翼门各个出入道路,每隔三步便是一名禁军亲兵,穿着簇新的武官服,钉子似地各站岗位。巍峨高大的三大殿前,铜鼎铜龟铜鹤铜赑屃都焚了香,袅袅御香从龟鹤口中冉冉散淡而开,似乎到处都是紫光流雾,给龙楼凤阙平添了几分神圣庄严的气氛。
杨继业一路跟着八王走,心里忍不住慨叹,什么位极人臣一方诸侯,什么出警入跸起居钟鸣!到了这里,人生意气一概销尽。跟着后面的六郎却没有父亲想的那么多,他忍不住偷偷向后张望了一下,在一片云鬓妙发,风环垂苏,尊贵无比的皇子公主中,居然没有看到郡主的芳影,六郎怔了怔,但随即释怀,脸上带着一丝自嘲的苦笑:“此刻见了她又能说什么呢?她是金枝玉叶的郡主,而我,而我早已有婚配,只怕以后连邂逅相逢,也算难得了。”
不知不觉之中,众人已到了太和殿门口,守在殿前的潘仁美满脸堆笑的迎了上去,拱着手说:“八王千岁辛苦了。杨大人,皇上总算是把你们盼来了,―――请请请,杨大人请,杨夫人请,这位想必就是大公子吧,真是一表人才,请,这位是大少夫人?请……”
潘仁美居然是不厌其烦,一个一个地在门内和杨家众人见礼,亲自送他们进了阔朗的太和殿,在赵光义的御座东侧请他们跪候。眼见潘仁美身为一国的太师,又是多年为敌之人,居然也在殿外挺立相迎,杨家众人自己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此时大殿中官员越来越多,满殿中但闻呼吸声衣裳窸窣声,轻快浊慢的脚步声,话语咳痰一概不闻。约有一盏茶的功夫,西阁门突然无声洞开,一个小太监站在门口高声唱到:“皇上驾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