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族学日常,求学逸事(1/2)
都是求学的年纪,刘焉他母亲就把刘家适龄上学的孩子都送往黄氏家族族学学习。她时不时的也可以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
少年的仇总是来的快,去得也快。
刘璋带着费祎(据史料记载: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很快就向我们卖好,跟我们玩在了一起。
我当然不会拒绝,他俩以后一个是益州之主,另一个还是蜀汉四相之一。
刘璋与我们差不多同岁,刘璋小胖子一副软绵绵的,个头也不高,比我们矮一点!费祎比我们大点,因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性格内向,刘璋他大哥他们也不怎么待见他俩。
都说他俩:“胆小怕事,做什么都缩在后面。”
但能在史书上留名,并成为一州之主和蜀汉四相之一的人能是简单的主吗?
其实我们大家都小看了小胖子刘璋,他还是相当有智慧的。他家是汉室宗亲,经常皇帝或宗室会赏赐点东西给他们家,他老爹也经常会捎点东西给他奶奶和他几个兄弟,他都会带来与我们分享。
因他最小,他奶奶也是相当疼他,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顾着他。
他还带我们去见过他奶奶,我和黄权施礼,我叫她祖奶奶,黄权喊她姑奶奶。刘璋他奶奶看我俩彬彬有礼,而且一脸机灵劲。拉着我俩的手就聊起了家常,又问了问我们的学业,大多数都是我作答,只有涉及到黄权他自己的他才作答。
交谈一番后,她看我们谈吐清晰,认知不凡。刘璋他奶奶也相当高兴直言:“黄氏有此麒麟儿,当大兴也。”
刘璋看她奶奶对我们这么好。还吃醋的说:“奶奶有侄孙和曾孙就不疼我了。”
她奶奶也不生气,直喊你这没良心的奶奶对你还不够好?什么都先紧着你?连你大哥他们我都没有对你这么好。
刘璋这小胖子最后能成益州之主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见好就收,马上跑去她奶奶跟前端茶倒水,捏肩捶背。哄得她奶奶是眉开眼笑,说:“还是痴儿心疼奶奶。”
她也是非常高兴,说:“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她让
并言:“让刘璋经常带我们去看她。”
我们都立马应下了,这才离去。
我们回到族学后,每日又重复枯燥乏味的课程,一学年一下就过去。求学一般都好几年,中途除非有大事,一般是不会回去的。
仁伯一般过几个月就会来给我们送一次钱粮,偶尔还会捎几封信、带点礼物和特产什么的给我们。
爷爷、奶奶和爹娘他/她们主要在信中会询问我们求学的事情怎么样?生活习不习惯!有没有什么难事等等?并叮嘱我们要注意身体,吃饱、穿暖。
么叔和大哥他们回信一般都是简单的应付几句。我则会事无巨细的告诉他/她们我在这边交了几个朋友?见了什么人?收了什么礼物?在谁家吃了饭等等!事无巨细我都会跟他们详细的说。
他/她们回信时也会叮嘱我去了人家家里要有礼貌、要叫人。有时送来礼物和豫章的特产给我,让我记得回礼。
后来,爷爷他们一般就给我写信然后让我转告么叔和大哥他们。
他们看我收到那么多礼物都会来叫唤几句说:“爷爷、奶奶和爸妈他们就是偏心。就会心疼小孙子和小儿子。”
然后不无郁闷的走了,找其人玩去了。
走时还不忘叮嘱一句:“以后我们的信,就你回了。”
我收到礼物和特产后自然是拉上我这几个死党一家、一家去回礼。
李通、陈恭他们父母,还有刘璋他奶奶和黄权他母亲都对我相当好,费祎族父费伯仁也是。他/她们看我懂事、识大体、会孝敬人,经常都教导他们要跟我学习,搞得我挺不好意思的。
我自然也是真心对他们,对李通和陈恭他们家偶尔也会吐几个金点子让他们家大赚特赚一笔。
这样他们的父母对我那是更满意了,经常对我嘘寒问暖,送的东西也是一次比一次好。并叮嘱他们要听我的,以后跟着我,绝对不会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