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时代的精神之光(1/2)
车间门口,有一个长长的水槽,里面流淌着有些浑浊的水,水中翻滚着一些干净的土豆。
“这是清洗土豆的?”周楠好奇地问。她把手伸进池子里,捡了一颗土豆,“这么干净!”
“当心机械伤害!走,我带你看看清洗池。”说着,张岩指着眼前一个有些生锈的铁梯,“从这里爬上去,小心点!”
周楠把相机拽到身后,双手抓住护栏上去了。张岩紧跟其后。
“哇!这么多土豆!”周楠刚爬上去,就看见五个大大的水泥槽,里面倒满了土豆。
“来,我给你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水泥槽呈‘V’字形,有一定的坡度,槽口有一个阀门,等土豆堆满了,车间就会启动生产线。这时阀门打开,土豆受重力影响,加上内设强力水流,土豆会顺着坡底滚下来。刚才门口看到的那个清洗槽,其实里面有个螺纹传输装置,把土豆一直运送到车间生产线上。”
讲完,周楠嘴角微微上扬:“挺有意思!”她拿出尼康相机,试着调整了好几个角度,才拍了几张满意的照片。
“张哥,这土豆看着真好,淀粉含量怎样?”
“今年土豆大丰收,淀粉含量都可以。不过也看品种,比如‘一点红’,淀粉含量更高,在收购的时候,价格也会高出一点点。”张岩解释道。
周楠绕着水泥槽转了一周,慨叹道:“第一次见这么多土豆!早前在老家,年底拉煤的时候,见过生意人收购土豆,堆了一大堆,没想到在淀粉公司,竟然如此多!”
张岩说:“乡下站点收购的土豆,也是运往各大淀粉厂的。你家应该种过土豆,你也清楚,好多人把最小的,甚至烂了的土豆都卖了,最后拉到淀粉厂,一股脑儿清洗了,这会影响淀粉的口感和白度。”
“那怎么办?”
“你刚才看到了,门口那么多车子,公司有专业人员要检验一下的。”
“反正不好控制。”周楠摇摇头。
“也是,看个大概就行。反正现在的生产技术和工艺都很成熟,一些外在的因素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再说,生产线上还有挑拣工人。”
看完清洗池,张岩带着周楠去了生产车间。
门打开,机器轰鸣,为数不多的一些工人,坚守岗位,各司其职,并不怎么忙碌地守在机器旁边,一会儿看看,一会儿摁一下什么按钮。
“他们好像并不怎么忙碌。”周楠说。
“最初的原材料挑选和最后的包装,及码垛有点忙,中控室要操点心,其余岗位还好了。”张岩说。
“你看看,这里,”张岩指着门口一个运输槽,“从原料清洗到粉碎加工,再到烘干包装,长长一条生产线,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这是从荷兰进口的一套设备,年产2.5万吨。你仔细看下,全是不锈钢食品级材质。”
周楠靠近一个银色的金属管体,用指关节敲了一下:“通体不锈钢?”
张岩点点头。
“我爱吃淀粉,这是第一次见淀粉生产线,很壮观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