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2/2)
窦氏虽然身体还算硬朗,可毕竟年纪摆在那里,还有多少时日谁也说不清楚。反观刘彻,青春年少,还是名正言顺的一国之君,未来大汉的领导者绝对是他。这样的天子如果能够成为儒学的忠诚追随者,那么儒学复兴绝不再只是梦。
怀抱着这样的想法,以赵绾和王臧为首的儒生们在接到田蚡的拉拢之后格外配合,甚至明知道自己的奏请会触怒窦氏,他们还是果断做了。
机遇从来都是与风险并存,若是不豁出命去搏一搏,儒学何时会有出头之日,自己又何时会有出头那天?!
成,那便是扬名立万平步青云;不成,那便是这条命罢了!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赵绾和王臧,还有自己的舅舅田蚡,刘彻面上几经变幻,最终还是长叹一声:“罢了!”
说完伸手扶起田蚡:“舅舅请起。”随后一手一个拉起还跪在地上的赵绾和王臧:“二位的心意朕都明白。”
在两人借势站起来之后,刘彻并没有就此松开两人的手,反而顺势握住,万般无奈地开口:“只是今日朝堂上的局势二位也见到了,窦氏势大,哪怕朕是天子,很多事也有心无力。”
“臣愿誓死追随陛下!”
看到两人还要跪,刘彻连忙拉住二人:“朕不需要你们去死,朕只需要你们好好活着。”
“陛下的意思是?”王臧疑惑抬头。
“因为你们的奏请,太皇太后大怒,只怕这朝廷已经没有你二人的容身之地了,朕决定,让你们二人进入太学,教习子弟,研读儒家典籍,你们可愿意?”
本来已经做好准备豁出命去,忽然峰回路转,赵绾和王臧彼此对视一眼,欣喜地回道:“谢陛下恩典!”
表面上看他们被逐出朝廷是失败了,可如今陛下特意出手保他们,这才是最大的成功。自古都是同富贵易共患难难,他们如今在陛下式微时同陛下一起并肩作战,日后陛下大权在握,又岂会忘了今日的情谊?
“朕听闻二位的老师申公非常有学识,于《诗》一项造诣极高,朕非常仰慕他的才华,不如你们就替朕走一趟,将申公请来长安,于太学中广开门庭,教导八方英才,岂不美哉。”
作为赵绾和王臧的老师,申公不仅学术造诣很高,而且在读书人中间具有极高的名望,刘彻虽不能为他授官任职,可将对方请来长安为自己培养治国后备力量也不赖。
经过梓芙和振华书院的一系列事件,刘彻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多么珍贵、多么难得的巨大财富,申公的学生成材率极高,申公本人自然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只可惜这位大儒现在已经八十多了,按照《汉书》的记载,他没有几年的寿命了。
想到这些,刘彻特意叮嘱赵绾和王臧,不必急着往长安赶,一切以老人家的安危为重,赵绾和王臧作为学生自然是满口答应。
看到两人欣然离开准备收拾东西前往鲁国接人,刘彻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终于有空处理这次麻烦的另一方祸首。
“舅舅,我不是告诉过你切不可操之过急,你怎么……”
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弄巧成拙了,一旁的田蚡连忙陪笑:“我这不是想试探一下太皇太后的态度,没成想……”
没成想窦氏态度之强硬、势力之庞大压根超乎他的想象,要不是自己之前偶然遇到窦婴和儒生相谈,本着保险一把的想法捎上了这位窦氏的侄子,只怕此事是难以善了了。
毕竟是自家舅舅,看到田蚡已经吸取教训,刘彻也不再追究,只把窦氏决定将他和窦婴都罚俸一年的旨意说了。对此田蚡的反应同窦婴一致,接受非常良好,毕竟他们都不差钱,也不把那点俸禄放在眼中,能让窦氏出气,别说罚俸一年,就是罚俸十年也没问题。
在田蚡的热情挽留下,刘彻在太尉府用了午饭才赶回上林苑,却不知道那里早就已经有一个大雷在那等着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