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雨夜听雨(2/2)
他听到的雨,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还是雷霆万钧的夏雨?抑或是绵绵不绝的秋雨?还是寒彻人骨的冬雨?
越是这么思索,我越是没有睡意!
“噔噔噔……”一阵密集的雨点打在了窗玻璃上,看样子,外面是起风啦。
下这样大的雨,庄稼人最怕的就是起风了吧?那玉米怎么会受得了?在这个传花授粉的关键季节,要是倒伏了,还谈什么秋收呢?
真是让人揪心的时刻!我默默地祈祷,不要让母亲听到这风声,不然,她怎么能睡得着?
不知道蒋捷是不是也种地?从他的这首《听雨》词中可以推测到,他的人生过得也不快意吧?
按照语文老师教给我的阅读方法,我在心里细细思索。这蒋捷少年时应该是无拘无束的,那个时候,他的注意力可不在雨声上,雨声对于少年时期的他来说,只是歌声的背景音。
可以想象,一个平日里乘肥马,穿轻裘的志高气盛的少年,在歌楼里消磨时光。或许还没有尽兴,外面就下起了雨,他怎么会把这雨声放在心上呢?
窗外的雨声依旧没有变小的趋势!
与他相比,我的少年时光便相形见绌了,蒋捷至少有段快意的少年时光,而我,连少年时代也过得磕磕跘跘。
我无法预测我以后的生活,就像当年的蒋捷,他在歌楼上听雨的那晚,肯定不会想到他以后的生活会有多坎坷。即便是想,应该都是那种大鹏一飞九万里的人生图景吧?
躺在床上,我辗转难眠。我把蒋捷的这首《听雨》背了一遍又一遍。
蒋捷所生活的时代和我不一样,这是造成他中年流离漂泊的原因么?我拿不定主意!
从小就被灌输一种价值观念,那就是好好努力,就能过上想要的生活。而在这失眠的雨夜,我第一次对这个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真的是这样吗?
人到壮年,就必须一个人面对生活了,那个时候,生活和少年时相比,应该多了几分酸甜苦辣吧?
少年时的蒋捷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到壮年时,也会为了生活而颠沛流离吧?
我体会不到,在雨天的江面上,在一叶孤舟里,看到乌云压顶,听到孤雁凄鸣是什么感受。我想,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特别的想回家吧。
然而,那个时候,还真的会有退路么?
如果在这个时候,真的有机会回家,回到家之后发现,物非人非!自己要回的那个家,自己想回的那个家早已成为一个精神符号,在现实世界中再也找不到了,会不会失落?会不会伤心?
更何况,为了生计,想家了就能回家?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呢?不是喜欢颠沛流离,不是喜欢漂泊无依,大部分情况下是生活所迫吧?
而到了晚年,依旧在外漂泊,心里该是什么滋味?蒋捷在僧庐中听雨时,已和少年时不同,这一次他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了雨声上,一听就是一晚上!
该有多少伤心不平事?让一个老人雨夜难眠?我想不出。
雨依旧没有停的意思,而困意迟迟不愿光顾我。于是,我又背了一遍蒋捷的《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