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初中时代(七十五)(2/2)
而在大年初一,我就不用担心母亲的骂声。因为我们村过年有个习俗,就是在大年初一这天早晨,不能随便叫一个人起床,有可能会把他的魂叫走,这样的话,他会在新的一年里失魂落魄的。如果我和姐姐真的不早起,母亲也得强按住心中的怒火,任凭我们放肆地赖一会床。
其实,每年大年初一,在院子里的鞭炮声响起的时候,我就开始起床了。因为起来之后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都可以参与,我起来之后,母亲正在给各处的神灵上香,烧元宝。老人们都说,处处有神灵,你不得不小心慎重。这句话体现了村民们的智慧,不是为了敬神而敬神,敬神是为了提醒自己,要谦虚,要稳重。敬神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品格,而不是毫无目的的神灵崇拜。
因为要敬的神实在太多,大到玉皇大帝,小到门神爷,都得敬到。所以,母亲把水饺下到锅里之后,就洗洗手准备敬神去了,爸爸只得一边烧火,一边掌锅。我和姐姐起床之后,主要是帮母亲给门神爷送香,一边送香一边念叨母亲教给我们的祈福语:“门神爷,今天是大年初一,给您老人家送香火啦,您老人家保佑我们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的。”祈福的时候,我们态度庄重,语调缓慢,把我们朴素的愿望说给神灵听。
我们敬完神之后,爸爸那边的早饭也做好了。我们就开始洗漱,准备吃早饭。大年初一这天规矩繁多,例如,在天亮之前不能往外倒水,所以,得提前准备好洗漱用水,洗完之后,只能先让让这些水存在盆子里。
我和姐姐洗漱完了之后,并不急着吃饭,而是要先给父母拜年,在村子里,给父母拜年并不是鞠个躬,说一句“新年好”就算完了,这种方式形式大于内容,雨打地皮只湿一层,不够透彻。而是要分别给父母磕头,正儿八经的磕头。
近几年来,村里的规矩渐渐淡了,有很多父母都不让小孩子们给他们磕头了,我父母也是这样。但我觉得这头必须得磕,坚持传统是一方面,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另一方面。所以,我和姐姐只能趁父母不注意,猛地跪在他们面前,父母见我和姐姐给他们磕头,连忙把我俩拉起来,笑着说:“傻孩子,现在都不兴这个啦!”
等拜完了年,这才开始吃饭。吃饭的时候还有一个讲究,就是不能一大碗一大碗得吃,而是得一碗盛几个水饺,甚至盛一个,为的是多吃几碗,这里头的寓意是在新的一年里有粮吃。小孩子们最喜欢这个风俗,几岁就可以吃几碗水饺,到时候可以拍着小胸脯给小伙伴们吹嘘:“我今天可厉害了,一口气吃了好几碗水饺呢!”其他人也肯定都会说:“我也是,我也是呢!”
当有一天,再也吃不下和自己年龄一样数目的水饺时,这说明长大了。过一年,就大一岁,这样的日子来得很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