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清末之超级皇帝 > 第650章:经济大萧条

第650章:经济大萧条(2/2)

目录

“所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国家里,既是生产过剩,又是消费不足。”

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是一元一角,可售价还不足一元。

可是即便是这样了,那些贫困的工人和失业这还是买不起,于是大量的产品被倒掉烧掉,这里倒不是他们心有多黑,除了一些大资本家其他人也是迫于无奈,运输成本高于售价,而继续养殖或者存放下去不是变质就是此养成呢根本过高。

至于为什么不分给那些穷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只能说他们不善良,但是高昂的税收与运输刺痒保存成本很难让一个即将破产的农场主善良起来,如果价格持续低迷,他们的土地税和银行贷款就还不上,他们就要破产,而将东西分出去,显然对价格上涨只有坏处。

然而不可避免的还是有大量的农场主破产了,他们可以用水果肉类去喂狗,用玉米做燃料,却连买捆东西的绳子、修理东西的工具和作物的种子都拿不出钱了。

这时放贷的银行就取得了农场的产权,一变而为遥控的地主,而那世代耕种这块土地的人却沦为佃户,而银行又遭遇挤兑大量破产……

穷人家为了省钱度日想出的种种妙法,说来真了不起。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自己动手卷纸烟,要不就抽“翅膀”牌,一角钱一包;为了省电,改用25瓦灯泡。

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旧被单剪开再把两边缝接起来,这样就把中间磨损的地方分移到两边去了;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这样在邻居太太面前就不显得寒碜了——其实邻居手头一样紧,恐怕采取的办法也是一样。许多人家把收到的祝贺圣诞的卡片保存起来,明年好改寄给别的朋友。

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民们,生活极其惨淡。由于农产品价格惨跌,大量农场主破产。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吉利;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

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

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紧接着整个资本主义国家遭到蔓延,世界经济大崩溃,而唯一一受到影响较小的是大清,他们有庞大的内需,而且在之前便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在小幅度的受到冲击之后,依然保持着上涨。

而完全没有受到影响的便是布尔维毛子了,他们的经济是封闭的计划经济,反而保持高速增长,但是由于本身基础薄弱即便是再快速几年的时间也就只能发展成为二流列强罢了,比历史上要弱的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