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大武器时代之红瞳少年 > 第250章 好事不出门

第250章 好事不出门(1/2)

目录

而也正在此时,老师父的话音也再次的响了起来。

“在那个商人的花言巧语之下,这位名叫聪明本身却并不聪明的男子当然就扛不住啊,没过多久,就一口答应了商人的计划,既然这个人是商人,那么他的计划也就一定是和赚钱有关的计划了,而最终赚钱的人也当然是十分的明显了,那就是商人自己,而不可能是聪明男子,但聪明之所以会答应商人的这个计划,那也是因为商人在叙述的时候肯定说最终赚钱最多的是聪明男子了,而且商人利用的正是男子对于商业模式的这种不了解,还有就是聪明男子的家庭条件也没有多好的一个诱惑,因为虽然聪明自己生了一个天才儿童,但是这个天才在还未成长起来之前当然不能够为聪明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入增加了,所以在这个商人的一番利诱之下,聪明自然就妥协了。”

老师父缓缓的说着,他一边在讲着故事一边还在观察着老弓箭手的反应,他利用余光看向自己的徒弟。

只见老弓箭手现在的脸上似乎在原有情绪的基础上还夹杂着一丝愤怒,这故事本身就是老师父所讲的,所以对于自己的徒弟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情绪,他自然是十分的清楚原因了。

对于老弓箭手而言,师父所说的一切他当然是都可以理解的,毕竟师父讲的故事又没有那么的复杂,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而且师父本身就讲的十分详细,几乎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老师父都是很清楚的讲了出来,所以对于师父的话,老弓箭手是完全听得懂的。

只是老弓箭手理解是归理解,但那只是对于故事内容发生的一个理解,就是他完全可以理解故事中的那个父亲聪明为什么会同意与那个商人进行合作,因为他自己的家庭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生活不富裕,甚至有点贫穷,而且这样的生活会导致他们平常接触的人当然也有限制,他们本身就是农民,所以接触最多的人也自然就是农民,而农民与农民之间的交谈无非就是与平常的生活有关,你想啊,那么能想到怎么赚钱的农民不都早就搬到城里去生活了?

所以能留下来的,都是那些对于挣钱没有太大渴望的,只想正正常常生活好好过日子的人,而在这些人之中当然也不乏那些希望挣大钱,但是有没有什么好的途径的,而且自己的脑子本身就与挣钱这种事联系不到一起,所以自然在有一个商人的利诱下无法能够承受的住了。

而故事里的那个聪明父亲便是如此,他本身当然是那种没有见过什么大钱的人,而这一次,因为自己的孩子的缘故,来了一个商人,而且商人口口声声说可以每天带给你多少多少的收入,聪明本身又不聪明,他哪能看出来这里面最大的受益人其实并不是自己啊,他只知道,他粗略的一算,自己确实能挣到平时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于是他当然会答应商人的要求了,只是他这样做以后,便算是苦了聪明的孩子了。

而接下来老师父所讲的内容也与老弓箭手的判断内容相差不多。

“商人许给聪明的条件其实很简单,由商人负责给聪明的孩子进行包装、推广以及引流,这样一做的话,聪明的孩子就从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真正的变得人人皆知的大人物了,只是这个大人物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聪明的孩子其实只有五岁,但是在经过这么多商业的推广以后,这个聪明的孩子是给父亲赚到了数不清的钱,但是他却由于整天被商人安排的行程满满的缘故,而导致很久都没有摄取一个新的知识,这也导致了虽然聪明的孩子是一个天才,但是他之所以能被称作天才,那是因为他在一个本应该什么都不知道的年龄却会了许多同龄人都远远不及的东西,但是随着他年龄的一个增长,他的知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所以他的年龄再相对于他的知识而言便没有了任何的优势,天才儿童也因此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孩子。”

老师父缓缓叙道。

老师父所说的内容其实还是十分容易理解的,这就比如,一个小孩子在七八个月的时候就学会了叫爸爸妈妈,而这样孩子也会在很早的时候就被父母称为聪明的孩子,但是你的孩子却是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学会了叫爸爸妈妈,你这个时候还能称他为聪明?

人家七八个月会叫之所以聪明是因为,在这个年龄段能够清楚的叫出爸爸妈妈的孩子本身就极少,所以人家算得上聪明,但是你两三岁才会叫,在这个年龄段基本上所有的小孩子都能够自己清楚的发音叫出爸爸妈妈了,这你还能说你的孩子聪明吗?

聪明本身就是一个人在一个特定的时段办出了一件独特的事,而你的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叫出爸爸妈妈可以说是完全不符合这个标准的,而是每个在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能够叫出来爸爸妈妈的一个操作,这样的事当然不能够被称得上聪明了。

所以说故事中的聪明的孩子也自然是如此,你说他三岁能读四书五经,的确可以称得上是聪明,甚至是天才,但是在到了四五岁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个孩子有些不一般,然后在到了七八岁的时候,你还会觉得这个孩子是天才吗?

甚至在往后推移一点时间,你就连觉得这个孩子聪明都不会了,因为他所会的那些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他这个年龄应该掌握的一个内容了,所以说,故事中那个聪明的孩子的未来,老弓箭手也完全可以预料到。

“而在随着天才儿童变成了普通孩子之后,平日里那些来为这个孩子的聪明买单的人也就越来越少,到最后甚至好几天都没有人愿意来看他表演,而也正因为如此,那之前商人和聪明父亲一直赖以挣钱的工具也就这样没有了,而商人本身就是哪里有利益哪里才有他,这聪明的孩子已经失去了一个赚钱的能力,所以商人也自然就在这个时候选择与聪明父亲断开联系,这一段说短不短,说长却也不长的合作就这样结束了,而那个聪明的父亲也确实因为这件事挣到了钱,他挣得钱在他看来当然是他种地一辈子都得不到的数量,只是,他如果是按照这样来衡量的话,他是不知道那个商人怕是挣到了他十辈子都挣不到的数量,不过这些东西对于聪明父亲来说,便没有那么重要了,其实这不是真的不重要,而是因为聪明的父亲他根本就想不到这个层面,他只知道他挣到钱了,商人说的话也全都实现了,不过对于自己的孩子突然失去了挣钱的能力,他还是没有那么快就接受的,而且他的孩子也因为这几年的耽误,年龄也增长的不少了,但是知识却还是以前的那个地步,聪明父亲想将他送到那些私塾里面,可是那里的先生都拒绝收他,给出的原因也是出奇的一致,似乎统一了口径一般,都是说你家的孩子太聪明了我们教不了,还烦另请高明了,而聪明的父亲竟出奇的点了点头,认为这些先生们所说的似乎极为正确,毕竟自己的孩子的聪明可是闻名已久的一件事了,但是这位聪明的父亲不知道的是,这些先生之所以不收他家的孩子,其实还是因为聪明的孩子年龄过大的一个缘故,毕竟你想啊,人家私塾里的学生都是比你小很多的一个状态,他们如果收了你这么一个年龄较大的孩子的话,那么对人家本身原有的孩子是不是一个不公平的状态啊?”

老师父又缓缓说道。

对于这个私塾先生做的决定,老弓箭手也表示非常理解,毕竟他家的孩子因为赚钱这种事耽误了上学,导致后来无钱可赚的时候才选择去上学,但是人家的年龄可是有限制的啊,怎么可能让你不管多大的人都可以来上学,毕竟私塾还是比较自由的一种教学模式,如果不限制年龄,任由别的家长送孩子进来的话,你家的孩子虽然是舒服了,但是别人家那么多比你年龄小的孩子的家长当然就不乐意了,而且私塾里的学生如果年龄差距过大的话,也会导致先生的日常管理会非常的麻烦,所以老弓箭手也十分清楚,如果是自己站在私塾先生那个位置的话,他也一定不会收聪明的孩子入学的。

而随着老师父接着讲道故事的内容之后,老弓箭手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先生们不收聪明的孩子还有一个别的原因所在。

“其实啊,这些先生们,表面上是以一种你年龄大了所以没法收你来作为一个理由的,但是实质上他们的心里可机灵着呢,别看他们只是一个私塾的先生,可是他们的消息还是非常的灵通的,因为早在聪明的孩子出名的时候,他们其实就来找过聪明的父亲,希望他能够将孩子送往自己的私塾里面读书,一来呢,是因为这聪明的孩子确实到了一个该上学的年龄了,二来则是因为想借助聪明的孩子来为自己的私塾打出一点名气来,因为在那个时候,聪明的孩子正处于一个人人皆知的状态,作为一个私塾的老师,他们也是很快的掌握了这个消息,于是便派人找到了聪明的父亲,不过在那个时候,聪明的父亲可是正处于一个赚大钱的乐趣之中,对于自己的孩子应该去念书这件事,当然就没有放在心上,更加没有放在眼里,所以便是十分果断的拒绝了那些私塾先生,其实这一次的拒绝也并不是聪明的父亲第一次拒绝,而在平时因为有商人的加入之下,其他一切那些还想与聪明的父亲谈合作的人,都是被这样无情的拒之门外了,所以也导致了,这些私塾先生们如今不愿意收他孩子的一个原因。”

在老师父说完这番话的时候,老弓箭手便懂了,原来,这其中还有这么一茬事呢,怪不得人家不愿意收你家的孩子,原来是人家之前找你的时候被你拒绝了,那到现在这种时候人家可不得也拒绝一次啊,虽说身处的位置不太一样,但是谁还不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啊,所以有了前面聪明父亲的那种操作,这私塾先生能拒绝接受聪明父亲的孩子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这种情况其实在平常生活中遇到的还是不少的,就比如,你在与你身边的人相处的时候,你们可能刚刚认识,所以你们互相之间都十分客气,早餐的时候你们会一起吃饭,而既然选择了一起吃饭,那当然就避免不了需要结账的事情了。

一般在这个时候,先结账的那个人就需要把两个人的饭钱全部给掏了,而你本身比较大方,为人也比较善良,所以,你便先把饭钱给结了,而在午饭的时候,你的朋友为了还你的早饭钱,于是就先去把午饭钱给结了,就这样你们俩是一换一替,每顿饭都这样相互结账。

但是从表面上来看,你们俩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每个人都替对方付饭钱,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你会发现对方渐渐的开始不愿意给你一起吃饭了,其目的当然也非常的明显了,就是为了避开与你一起结账时的尴尬。

但是你却不懂啊,你没有理会你朋友的一个意思,还特意的与他在吃饭的时候走在一起,这样当然就顺理成章的可以一起吃个饭了。

不过在吃饭的时候你却发现,明明吃的是午饭,但是在吃完之后你的朋友却没有一个想结账的意思,而第一次就算了,毕竟你觉得反正是一换一替,这一顿谁付都一样,但是在第二次又一起吃饭的时候,你就发现了,你的朋友还没有去结账,于是这个结账的人便又变成了你。

于是久而久之的,你便不喜欢再和你的朋友一起吃饭了,时间一长,你还故意的避开了与他吃饭的时间,其目的就是为了不再与他一起吃饭,这样也就不用一起结账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几次吃饭的时候,他没有再去遵守一换一替付账饭钱的这个规则,于是你便觉得不公平,你们俩人的这种吃饭关系也就这样破裂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