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1/2)
郑老太太躺在躺椅上,膝上盖着厚厚的毯子,正在屋外晒太阳。
她看着天上偶尔飞过的大雁,虚弱的道,“眼看冬天了……这些大雁,还能飞到南方么……”
一旁恭敬站着的是高野的近卫兵,他回话道,“留在北方也是死,不如飞远些。”
往日人来人往的主屋,如今满院落叶飘零,堆在地上的叶片发黄枯萎也无人收拾。家里的下人。
家丁家眷们都已经上路了,地上还散落着一些难以携带而被扔掉的书籍笔墨。冷风吹过,整个院子一派的萧条。
郑老太太眯着眼看着那已经不再炙热的日头,眼里逐渐泛起了泪光。
四十年前,靠近边关的一个小村子里,长得最好看的郑姑娘嫁给了同村的刘二郎。
刘二郎是个樵夫,本来娶不起这么漂亮的媳妇,可他有一次砍柴的时候救了一位高家的近卫,为了答谢刘二郎,这近卫便把刘二郎介绍到高家军里做伙夫。
高家军是什么来头,凡是进了高家军就意味着戎马一生,更意味着富贵一生,就是一些大户人家做梦都想把自己家的男丁送进去做个卒子。如今一个砍柴的乡巴佬竟然进了高家军,姑娘们一个个的都巴不得嫁给他。
郑姑娘是个有心眼的,她对刘二郎说,“有一次买你的柴,我少给你一文钱,如今给你还来了。”
刘二郎如今也发达了,不缺吃喝也不缺银钱,好看的姑娘看多了,也不觉得郑姑娘多好看,正要礼貌回绝。
郑姑娘却笑道,“你不收我心里过意不去的,我也是第一次到镇子上赶集会,不如你带我认认路,我请你吃碗面,可好?”,也怪可怜,于是欣然答应了。
刘二郎一路上都红着脸,看的郑姑娘发笑,二郎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我什么也不会,真是丢人极了。”
郑姑娘却不笑话他,只道,“你也不管那是谁就去救人,真是个好人。”
刘二郎一听夸赞,脸立刻就红了。一来二去,两人互生情愫就成亲了。
后来边关战乱四起,本就热心肠的刘二郎为了救人,作为伙夫的他竟然不管不顾的跑上了前线,没有作战经验的他也就死在了战场上。
郑姑娘从刘夫人变成了郑寡妇,带着一个儿子孤儿寡母。
高家被刘二郎的事迹感动,将郑寡妇接到郑家做下人,还允许她的儿子刘大做高放的陪读。
后来高放成了高王爷,刘大自然成了王爷身边的红人,郑寡妇母凭子贵,也成了王爷身边亲近的人。
有一日,郑寡妇跟着高王爷去采办东西准备送去一些贫苦人家,忽然有人从他们身后追过来,并大声喊道,“高放,你这混账!”
这声音虽然饱含愤怒之意,却仍能听出其音色柔软柔润,是个有家教的却被逼急的人喊的。
郑寡妇回头,便看见了她此生见过的最好看的人。
那是一个十分俊美的小公子,眉目如画,一双桃花眼,堪堪叫人把魂儿都要看了进去。小公子穿着一身蚕丝料子的衣服,上面绣着梅花,脖子上还带着一副金镶玉的项圈子,显然是哪家显赫人家的娇滴滴的公子。
只见那华贵的小公子眼眶发红,红唇抿起,一副又怒又委屈的模样,让郑寡妇看了都觉得心碎的想要疼惜他。
郑寡妇都觉得这样的公子定是天上来的,那小公子也是气急了,竟然在大街上不管不顾的脱了一只靴子,狠狠的朝高放砸过去。
高放赶紧跑过去稳稳的接了,狗一样机灵,接完他还抱在怀里,笑道,“北边气候干燥,当心上火,小心肝。”
那小公子更气了,看样子简直要哭出来。
小公子忍住不哭,发怒道,“齐悠然呢?!你骗我说齐悠然来了这里我才千里迢迢的赶过来,可他人呢!”
郑寡妇听过这个名字,那是当朝振武大将军齐将军家的儿子,据说年纪轻轻就饱读诗书,如今都要参加乡试,考取状元指日可待。
高放一听这个名字就黑了脸,“那日在御花园,他连护着你都不敢,你满心的想着他,上赶着找他,他哪点值得你花心思去想?!”
高放怒气冲冲的走过去,小公子也不怕他,顺手拿起一旁摊位上的瓜果蔬菜就砸过去。
高放皮糙肉厚的,那些瓜果打在身上就当挠痒痒了,他一把将不断挣扎的小公子抗在肩上,小公子去咬他,伸手打他,可他就是不为所动。
高放皱眉道,“你别想他了,你想想我。”
小公子似乎是听了天大的笑话一般,狠狠的嘲笑他,“你这混账东西,脸皮厚如城墙,满肚子的坏水,和街上的流氓地痞有何不同!我就是想猫想狗,也不会想你!我阿哥说的对,你就是没心没肺的狼狗,整日仗着个子比别人大,欺负人欺负惯了,根本不懂什么叫正人君子!”
高放不怒反笑,“哎,这还是你这月对我说话说最多的一次。你再多说点,你说什么我都听着顺耳。”
“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