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不死不休 > 啾啾

啾啾(1/2)

目录

结果下仆纵马去了,许久也是空手回来的。说一路去并没有看到人。

沈浪金骂他们办事不力:“她还能走得比马快吗?”

“或是与什么人顺路?路上是遇到几个有马车的队伍。但奴看是东城家族徽记,也不敢上去询问。”

沈家最后也只得暂时算了。

一直等到沈家的人不甘心地回城中去了,李姿意才从城外路边的树林子里走出来。背着那大背包,吃着饼,慢悠悠地顺着路往前走。

从大古到太虚并不远,走路也就十多天。因大古为大城,与太虚往来的大路修得非常宽阔平整,路上隔不远,就会有免费住宿的驿馆或者收钱可住的客栈,路上还有镇邪石相护,所以太平得很。

她因年纪小,换着男孩子打扮一点也不惹眼,白日赶路,入夜前随便找个民众可随意使用的驿馆休息,这里虽然环境差得很,就地大通铺睡上一大堆人,但省钱。又有驿监在,没有人会惹事。别人问起来,她只说是去某处探亲,到也没惹麻烦。

跟上还有送货的一位大爷,让她坐在马车上,带了她一段。

离太虚越近,遇到去应试的人就越多,有和她一样独自而来的,也有前呼后拥大排场的,还有三五成群结队,拉帮结派的。有年幼的,比她还要更小的,也有三十好几的。

每每到了落脚的地方,驿馆也好客栈也好,无不爆满。

不坐车的人脚程都差不多,又是去往同一个方向的,路上免不了相互搭话。

都不外是吹些牛B,以彰显自己知晓天下事。

李姿意跟他们走在一路,免不了听上几耳朵。但听到大阴山姑奶奶的情史,这种话题,也免不了深感震惊。

那小子讲得满面红光,唾沫横飞。她都不知道自己和这么多人有过一腿。

“据说那是倾国倾城之色,连灵宝山尊上的亲传弟子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为其而死,伽河尊上的侄儿,更是为之神魂颠倒,两个人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往事。”

灵宝山尊上的亲传弟子?谁啊?

伽河尊上的侄儿到是有印象,陆渊嘛,游青青的师兄。

哈,那个瘪三。

和她打赌输了伽河尊上的爱宠,抱着那只鸡,死活不肯给。且嘴碎话又多,吝啬之极。

她便凑上去问:“伽河尊上的侄儿,是怎么为她神魂颠倒了,两个人又有什么说清道不明的往事,你展开来讲一讲?”

那小子一拍大腿:“大姑奶奶死后,他为大姑奶奶铸了一人高的转生金塔,亲跪了九九八十一天,为其烧纸念诵经文。无缘无故,一个男的凭什么这样为一个女的,这还不叫为她神魂颠倒?”

李姿意到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

这时候有一个人插话:“这就好笑,世间之情分类无数,身为修士,更是常常为得大道而结伴同生共死,怎么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就只有男女之情了?兴许人家姐妹情深呢。再说了,那个陆渊长得极丑。怎么会喜欢他。你少在这里胡说八道。大姑奶奶和太虚上尊徐无量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个是大阴山的姑奶奶,一个是帝尊的得意门生,他陆渊一介靠裙带关系的普通弟子,算是哪里来的妖怪!”

这声音又尖又细,五官精致,杏眼圆瞪。大有你侮辱我爱豆,我要骂死你的劲头。

分明是个小丫头扮的。李姿意想为她鼓掌,不过没有徐无量这一段就更好了。

那小子生起气来,说:“人家徐无量都不喜欢她!自己上赶着去的,算什么天造地设。”

“你放屁!徐无量要不是为了她,就不会好好一个要登仙的人,如今得靠着琉璃炉保着魂魄了!”小丫头声嘶力竭。

“你才放屁!”

“你放臭屁!大姑姑死后,徐无量也没了生欲,这才会缠绵病塌数百年,日前思极病发,霍东篱找琉璃炉就是为了回太虚为徐无量聚魂的!之前到处悬赏寻物时,弄得谁不知道呀,你这都没听说,还有脸在这里叨叨个没完。”小丫头气炸了。

她这一说,群里更炸了,原本想投到徐无量座下的,一听人不行了,岂不是都要开始把目标定到别家?

因然大家都不是奔着亲传去的,但拜在哪个尊长门下却很有些差别。毕竟负责受课的都是各尊上的大弟子,深得真传,且每月还能有一日座下弟子还可与尊上辩法问道。徐无量当年何其风光,要只是身体不好,又不是不能教人,与他们其实无碍的。但若是真的半死不死,那可不行。

李姿意也没想到琉璃炉是用来做这个的。

原只是想着,大约是宝玲珑哪里不好了,又要借宝器去稳一稳。此时震惊。徐无量之前虽然是病着,但到底还算是活的。若真是用琉璃炉聚魂的话,那岂不是现在已经与死无异了?

一时心中百感交集。

以前憎恶他,想着有一日要叫他偿还他欠下的债、平反他结下的冤案。但没料到,也不等她去讨,人家自己就要不行了。

也算报应吧。

不过,就算是所有事关当年幽府之门案的人全死光了,她也要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在黄纸上烧给他们知道,让他们看看自己做得有多错!让天下人知道,大阴弟子所受的冤屈。

不论是幕后的黑手,还是推波助澜的那些人,就算是从地里挖出来,请魂叫回来,也要受该受的惩罚。

世间大道,该有的公正一点也不能少!

那边的人议论完了这些八卦又说起大夏国旧事。以前李姿意也听说过,三修界以前曾被统一为一国,后因故而崩裂,各世家分了天下,再后来逐鹿之年世家不存,才成今日局面。

大夏便是当时的国号。

“听闻,大夏皇族申罗氏并未绝嗣,还有后人呢。说起来几个世家与他也算是沾亲带故。只是大国崩裂之后,那些世族以为与纣虐之王同姓而不耻,才改□□族姓氏。”

听的人连连惊叹:“哗,自己的姓都不要了?”

大家兴致勃勃地讲些大夏国的闲话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