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 章(2/2)
柳月想了想,回培训中心,直线距离并不远,但需要绕着景区走,路况也不比城内的马路,还是挺费事。于是对汤潮说:“那你送我回家吧,我在离这不远有个房子,挺长时间没过来看看了,正好去瞧一眼。”
两个人来到了一处看起来很新的小区的一栋楼前,柳月路上忽然改了主意,非要拉汤潮上去认认门。
这是柳月第一次领外人到自己的这处新房子,也是离婚后第一次邀请一位异性到自己的家中。虽然是刚刚相认,彼此并不十分了解,单身多年的柳月对汤潮却一开始就很信任,没一丝戒心。
坐下之后,问了问汤潮老人身体情况之后,柳月开始问到汤潮目前的工作情况,问汤潮愿不愿意到莲山市来工作。汤潮想了想,在塔城也呆了大半年了,工作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加上莲山和塔城离得不远,来这儿换换环境,又可以避开父母周围的熟人对自己状况刨根问底的追问,也挺好的,就答应可以试试。
柳月简单地问了问汤潮专业,有些迟疑:“你知道,莲山是著名的钢城。化工……,对了,我有个以前的同事,好像给塔城的化工厂供过什么。我说不太明白,明天陪你去看看。合适你就做,不合适我再帮你打听。你今晚就住在这儿,我回培训中心去住。”
“那哪合适!你家人知道了不好吧?”“我说合适就合适,我还不如你,我没有家人会问。我离婚比你还早,而且父母也去世多年了!”
争执了一会儿,汤潮不好意拂了柳月的好意,只好开车把柳月送到培训中心,才返回柳月的家,没好意思在柳月整洁出奇的床上休息,而是在沙发上对付了一宿。
虽然很晚,也有些疲惫,可汤潮却依然没有睡意。他的思绪,回到被柳月打断的记忆中去。
在1969年底寒冷的冬天,告别了童年小伙伴们的汤潮跟随父母,乘车从医院的红墙大院出发,路上不断有市内各医院的医疗队的成员及家属加入,整整二百多人,带着各自的家当,很快就汇成长长的车队,离开了莲山市区熟悉的街道。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驶,沿着蜿蜒的公路,包括漫长崎岖颠簸的山路,来到了被下放的塔城市东部山区,黑山附近的一处偏僻农村。这里虽算不上是真正的“林海雪原”,但景象已经很接近了。“莲山高,莲山高,不到黑山半山腰。”黑山的主峰不是一般的高,在丛山峻岭之中也非常突出。看着仿佛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青黑色的山体,巍峨挺拔。但在之后乡下几年的岁月里,汤潮和小伙伴们曾经多次努力尝试过,却从没真正走到过主峰的山脚下。人往山那儿走,眼望到主峰的距离却似乎始终是那么远,而不是越走越近,感觉总也走不到头。每次都是走着走着最后都泄气了,老话讲叫做望山累死马。整个医疗队里也只有汤潮的父亲和一些年富力强的男医生去到那主峰山上采过中草药材,也只是到了半山坡上,没到过峰顶。峰顶总是被云雾缠绕着,是真的高入云端,神秘得有些吓人。当地山高路况差,人烟稀少。同外界的交通很不方便,只在公社所在地有每天一班的长途汽车,是那种老式的、带长鼻子的客车,载客量只有十几人。到莲山市区要坐3、4个小时的汽车,这里虽然行政管辖归属于塔城市,但当地却没有直通塔城市区的长途客车,而且到莲山市区路程也更近些。山区生活环境闭塞,当地很多人常年也不走出大山的怀抱,却非常自我满足,“东跑西颠,不如塔城黑山。”是常挂在当地老人嘴边的一句老话。
在当地没有现成可用的家属宿舍,医疗队的四、五十户人家就临时分住到了方圆十几里的几个山沟里的当地老百姓家。汤潮一家和另外三户被安置在其中的一个叫松树沟的山沟里。长长的山沟,足有七八里长,而当地就只有二十几户人家。每户人家都相距至少几百米开外,除非是直系亲属的家。山沟两侧的山梁上,是一片片的松林、小片桦树、柞树和零星的山核桃树,还有很多灌木丛,林地间散落着几片开拓出来的农田,平地很少,大部分是山坡地,一般都靠近山脚。沟底是一条由山上流下来的小溪和一条可以走马车的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头、并且坑坑洼洼的土道。进了山沟,即使是大白天,路上也很少有人走动。翻过汤潮家房东家屋后的一道山梁,相邻的是同样长的山沟里,就只住了三户人家,哥仨儿,是汤潮家房东女主人的娘家三个哥哥家。这位女主人曾经对汤潮母亲讲过,她有一次走山路回娘家走亲戚,刚翻过山梁就被山脚下一只正在一条小溪旁喝水的类似于豹子的动物吓得魂飞魄散,趴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直到那只动物喝足了水,大摇大摆地上了另一侧的山梁,消失在一片山林中。而刚才它喝水的地方,离她哥哥家的院子不过百十步远。像豹子这类猛兽在当地并没有太多的传说,但也说明在当地会有一些极危险的野兽可能在偏僻的地方偶尔出现。当地的山沟里,几乎家家都有一种叫做“老洋炮”的□□,冬天打猎,打野鸡和狍子,夏天和秋天驱赶吃柞蚕和粮食的鸟群,也用来对付一些深山里流窜来的野兽。平时人们上山,即使不拿枪,至少手里拿一把镰刀,腰里还要别一把长柄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