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2/2)
起先,叶昭河确实是想好好赈灾的,但近墨者黑,他心性也不够稳当,瞧见那些个官员都贪了,自己就也忍不住贪了些。就这么你拿一点,我拿一点,一层层滚下去,到荆州已经所剩无几了,等他再想把自己吃下的吐出来,已经来不及了。
叶昭河永远无法忘记那天,自己的外甥拿着从建康传过来的圣旨,站在堂前对着自己冷笑的样子,明明是开春回暖的时节,却仿佛瞬间坠入大寒天,全身冷了个通透。
许是做贼心虚,抑或者是赵璟对他做了什么,叶昭河一下子全都招了,连带那些沿路的蛀虫,被赵璟拔了个干净。像是早有预备,又像是早就挖了坑等那些人跳,那些空下来的职位全被赵璟找人顶替上了,直接让那些仗着山高皇帝远的官员看掉了下巴。
荆州案是大乾开朝以来发生的一次牵连甚广的贪污案,直把那些见不得光的腌臜人性全都摆到明面上。先帝震怒,凡是牵连到这件案子里的官员重则连诛九族,轻则抄家为奴。这其中,就包含了卫家。
但事实上,卫忠并没有贪一分一毫的赈灾银,发生这样的事顶多是落个监管不力的罪名,但很不幸,卫忠被赵璟抓住了小尾巴。
卫忠面上谁的队也没站,表的是一副一心为君的好臣子模样,可私下里却与被关在宗正寺里的五皇子赵珂来往甚密。正巧荆州一案让赵璟逮到机会,给他也安了个连带的罪,抄了卫忠的家。
宋微寒皱了皱眉,有些不解:“为何不是株连九族,以除后患呢?”
在他眼里,赵璟可不是个仁慈的,这么好的机会却只是抄了卫忠的家,绝不符合赵璟的行事风格,除非——
“你想保住卫良人?抑或者说——”宋微寒似乎是理解了什么,眼里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卫忠与赵珂来往的事极为严密,就连我也没有发现,还是卫良人拿着一叠烧焦的信纸找到我,我才意识到赵珂身在朝堂外,却仍贼心不死,还肖想着有一天能重新得到先帝的眷顾,真是痴人说梦!”赵璟眯了眯眼睛,伸手在宋微寒脸上抹了一把,笑得那叫一个荡漾:“咱们羲和真是聪明,这么快就猜出来了,以前当真是委屈你了。”
“......”宋微寒不欲与赵璟调笑,疑问一个接着一个从心底跳出来:“卫良人是卫家人,为何要帮你?你又为何不趁机要了赵珂的命?”
看着宋微寒求知若渴的样子,赵璟却不乐意了:“荆州案我已经同你讲了,这些问题我可没答应告诉你。除非——”
赵璟挑起宋微寒的下巴,低声道:“叫一声好哥哥,我就告诉你,不过这一次可不许耍赖,不然我就不说了。”
宋微寒攥住赵璟的手,有些别扭的歪过头,嘴巴一张一合,虽然细不可闻,但赵璟还是听见了。
赵璟表示很满意,笑道:“卫忠为了巩固卫家与赵珂的联系,想要把卫良人嫁给赵珂,只可惜卫良人心中已有了别人,死都不愿意嫁给赵珂。但她一个女子,又怎么逃的过‘父母之命'呢所以她就找到了我,才有了后来的连带之罪。至于我为什么至今还把赵珂留在宗正寺,不过是应了一个人的请求。有时候,活着也是一种痛苦,而那个人就是想让他承受烈火煎熬,生不如死,又无法死去。”
宋微寒心底生寒,不由感叹这得是有多大仇啊!
“既然卫良人心中已有良人,为何又流落到慈安太后身边”
“这我就不清楚了,只听说她落了奴籍,而她属意的那人却又不愿替她赎身,之后就不了了之了。”赵璟瞥了一眼还被宋微寒抓住的手,继续道:“据说那人原只是个小门小户的少爷,与卫家比起来是一个天一个地,那少爷还算有点良心,特地为了卫良人考了个贡士,只可惜他还没来得及向卫家拜贴,卫家就已经没落了。”
卫家没落后,那少爷仅剩的良心就被狗吃了,甚至开始嫌弃卫良人是奴籍,死活都不肯再认卫良人。没了最后的倚仗,赵璟也没有施以援手,卫良人之后的遭遇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听了赵璟的话,宋微寒不免有些唏嘘。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才华只能衡量一个人的学识,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人品。
宋微寒没有问赵璟为什么不救卫良人,他知道以赵璟的脾性肯定会说一句:关我屁事!
只是不知道卫良人可曾后悔过,为了一个人放弃原本的荣华富贵,最后却落得如此境地。
正如宋微寒所想,赵璟并不为自己没有救助卫良人而感到愧疚,毕竟他可没有那个闲心去帮助别人。再者,也没人敢让他帮啊,赵璟虽是功在千秋,但也害了不少人,受了不少文人的口诛笔伐,所以不会有人明目张胆的公然触犯众怒来和赵璟亲近。
这么想着,赵璟略带深意的瞥了一眼正拉着自己的宋微寒。
二人各怀心思,谁也没再言语。
就在这时,宋随来报。
“太尉正裸着上身跪在王府门外,求王爷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