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2/2)
昨天到现在,不知道在省城发生了什么。
二伯二伯娘吵闹了一晚上,直到天亮二伯娘才停止了哭声。
中午奶奶二伯娘的娘家人,二伯娘的爹娘兄弟也都赶来了,一大群人围在院子里。
一大家子闹闹哄哄的,将二伯家围得严严实实。好像还打起来了,吓得康父赶紧过去。
康母关了门,守着小宝,也不许康明宁和四姐出去看热闹。
康明宁又穿上了袄子,热得冒汗,康母盯着不让脱,心情烦躁得啥事儿都干不下去。
不一会儿,黄二婶带着马二姐下来请教康母针线,一脸打探地指着外面冲康母眨眼睛,康母只摇摇头。
康明宁终于得以解脱,拿出前两天做的新毽子和四姐马二姐在耳房踢毽子。
晚间时,二伯娘家的人陆陆续续走了。
康父在饭桌上不禁抱怨:“二哥干的叫什么事!二嫂也是,什么事不能回家说!怎么还能去县学里闹!”
这么严重?康明宁赶紧问“那大哥没事吧?”
“你大哥没事。你爷爷气得差点犯病。”康父给康明宁夹筷子肉“也不知二嫂从哪里知道二哥外面有了人,赶去了县城,刚好遇到那个女人抱着孩子接二哥下工。二嫂一瞅,孩子都有大半岁了,怎么忍得住,三人当街就打了起来。”
康明宁将碗里的肉夹给四姐,和四姐对视一眼,俩人啥也没说。四姐头也不抬地吃肉刨饭,康明宁面前的白粥突然变得很好喝。
康母吃惊:“都有孩子了?”
“可不是!”康父啪的一声放下筷子,气愤道“今天当着外人我不好说,二哥干的真不是人事!家里有老有小,又在外面置一个家,什么事儿!这又不是隔着多远,二十几里路,脚程快点,一个时辰多点就到家了!”
那女人也够厉害的,孩子都生下来了,家里硬是一丝风声都没听见。
“二哥也是瞒得够紧的!”康母随口附和一句,没太在意康父的抱怨,抱怨是抱怨,今天一见二伯娘家来这么多人,不也是想都没想就冲出去帮忙了“后来呢?”
“昨天二嫂去了二哥做工的铺子里撒泼一通,赶走了店里的客人,将店里砸得稀乱!后又去了县学,这才惊动了爹,带着二哥二嫂回来!”康父顿了顿“二嫂做事也太欠分寸!”
“爹,那后来呢?”旁边的二哥听得津津有味,见康父停下来,赶紧催促道。
“后来能怎么办?今天你二伯铁了心的闹着休妻,要娶那女子。舅舅家不同意,反而明里暗里用明卫要挟。反正闹得不可开交!”
康父瞅瞅整整齐齐几双目不转睛的眼睛,省下后面互相指责难听的话。
爹这次虽没说同意二哥休妻的话,却让舅舅把二嫂带回去。
反而娘因为自己娘家人威胁明卫,和舅舅舅娘大吵一通,还说当初不该让二哥娶二嫂。
康父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去舅舅舅娘家玩耍,舅舅对三兄弟都很好,经常给他们好吃的。
舅舅家还有一块田,种了些荷花养了些鱼。小时候自己可羡慕了,和几个表兄没少折腾那些鱼。
那时候舅舅本来是中意大哥的,想将表姐说给大哥。可表姐不愿意,后来大哥娶了大嫂,表姐却和二哥在一起了。
想想那时,再看看今天。
二哥说二嫂不仅不生养还嚣张霸道毁夫家事业,这种女子留不得。二嫂也撕破脸皮,大骂二哥不耕田,哪里有庄稼!这些话就不对小孩子们讲了。
从小一起长大,又做了十几年夫妻,从此之后,不知还剩下几分情谊。
“唉!”康父长叹一口气,他俩的事,弄得爹娘也跟着生气!
都怪二哥,从小就自私。小时候读书也是,明明大哥读书比较好却退了学,全家供二哥读书。
成亲那次也是,现在也这样,从来只顾自己的感受,不管别人怎样想的。
康母不用康父说,也知道当时的场面有多难堪“二丫头和三丫头都这么大了,二哥二嫂也不说给孩子留点面子。”
“咳咳!”康父清清喉咙,“正是这样。二嫂嫁过来十几年,还有两个女儿,怎么也不能休她。舅舅带二伯娘回去了,爹让二哥先把孩子带回来。”
康母追问:“那女子怎么办?她舍得把孩子给出来?”
“舍不得也不行,不带回来怎么入籍?”康父想的实际,“好歹是个儿子,二哥二嫂也算有后了。”
“至于那个女人,能做出这样事情的,就不是良家的。你管她以后怎么办!”
是的,那个女人咎由自取,无论结果如何,和自己无关。
奶奶和娘家闹掰了,对二伯娘就不会那么偏心了。
二伯娘经过了这次教训,没有了二伯和奶奶在背后撑腰,以后想必不会那么嚣张。
还有一个小娃娃让她烦心,应该也没有时间到处造谣了。
康明宁不关心其他的,别人怎样都好,只要别来惹自家麻烦就行。
春耕快结束了,还是继续赚钱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