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帝心如棋 > 青莲寺

青莲寺(1/2)

目录

青莲寺是个不大不小的寺,前院香火不断,后院也不时有各种人来借住,后山上还有姑子们种的庄稼。

她们俩不去前院,也不往人多的地方去,只在后院寺里待着,太阳好了帮人晒晒被子,扫扫地,擦擦桌子,再就是摘菜,洗菜,做饭。

冬天不用往地里抬水浇水省了许多力气。

起初赵宝娴在床上躺了两天不吃不喝,不哭,也不说话,第三天的时候似乎是想开了,开始进食,帮着干活儿。有时候她也会拿起桌上的经书看一会儿,或听姑子们念经。

清心总担忧的对她道:“小姐,你要是忽然顿悟,四大皆空了,万一想出家,到时候奴婢可怎么办呢?咱们不该来这儿住的!”

“我不出家,我要嫁人。你说,卢少将军回来知道我不是个公主了,还会喜欢我吗?”

清心骇然的看着她,“公主,不是,小姐!你都没见过他!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没见过的人呢?”

“说不定见了就喜欢上了呢!许多人称赞他。”

“那他知道小姐不是公主了,不喜欢了呢?”

“那我就嫁别人,难道我嫁不出去吗?”赵宝娴丢开书,起身活动了几下发麻的胳膊。

清心挠挠头不知道说什么了。

过了些天,青莲寺后院住进来一个姓丁的京官的家眷,加上随侍的丫鬟婆子下人少说有七八个人,她们是来寺里上香祈福的,据说是小孙儿生了病,恹恹的,便要在此住些时日,省的来回折腾。

赵宝娴躲避不及时,和那位官家夫人迎面撞见过一回,她看起来很是亲切随和,四五十岁年纪,牵着孙儿在院子里慢慢地走,两个丫鬟默不作声的跟在后面。

快要从旁边走过去的时候,那位丁夫人先和她搭了话,问道:“姑娘,我方才看见你帮那些姑子干活,你是什么人呢?”

赵宝娴停下来对她道:“我家里没什么亲人了,爹娘早早死了,唯一的弟弟两个月前也死了,家里的房子和田地被官府收去了,无路可走,只好在寺里暂且安身。”

那夫人讶异又怜惜的看着她,念了句‘阿弥陀佛’,又道:“真是可怜的孩子!”

赵宝娴向她微微点头致意,快步走了。

过了几天,在东边菜园子里挖菠菜的时候,清心一边干活儿一边将打听来的消息告诉赵宝娴。

“小姐,我听寺里的姑子说,那个丁裕这些年一直在做外官,一个月前从景州知府突然升任兵部右侍郎了,丁大人先过来上任,他的家眷是前不久刚接进京的。”

“我说呢,京城里但凡有些权势的应该都见过我,那位丁夫人却不认得我。”赵宝娴道。

“对了,这位丁大人和他夫人膝下只有一子,叫丁源,前年会试上第一,现在朝中做编修呢!可惜就可惜在,丁源和少夫人恩恩爱爱的,那位少夫人却在年初死了。”

这么一说,赵宝娴明白了,“怪不得是丁夫人带着她孙儿,不见府上那位少夫人。”

“是啊!”

……

丁家的那个生病的小少爷四岁了,有好几次赵宝娴看到他在后院的银杏树下独自玩耍,远远的站着两个婢女看着他。人走的近了,他便直了身子去看人,眼珠乌溜溜的转,不怕生,很乖巧的样子。

丁夫人也会带他去前面佛殿祈福,一老一小俩人并排在蒲团上跪一会儿。

有一次赵宝娴在经过他旁边的时候,他仰着头,手指着树上叫她看,嘴里道:“窝!窝!”,赵宝娴往上看,果然见树上筑着个鸟窝,窝里两个幼鸟叽叽喳喳的叫。

小孩子总是纯真的,她想,以前的赵琰也这样。

一日午后,赵宝娴去静慈师太的禅房里坐着研究琴谱,丁夫人过一会儿也去了,说在后院听见了悠扬琴音,便寻声过来看看。

“江姑娘琴弹得真好,看上去倒像个知书达理的千金小姐。”丁夫人夸赞道。

赵宝娴自从来青莲寺后,就为自己改名为玉娴,随母姓江,江玉娴,还编造了一番自己的凄苦身世,家人都死了云云。

听了丁夫人的话,赵宝娴只淡淡一笑,不去反驳。

“我还有个六岁大的孙女儿,她父亲给她请了先生,教她念书识字,琴棋书画都要学。她娘没了,我做祖母的也不能事事顾到她,既是姑娘无处可去,不如去我们府上教她弹琴,与她做个伴儿。”丁夫人友好的向她发出了邀约。

赵宝娴心里略有些松动,能离开青莲寺是再好不过了,总在这里也不是长久之计。

但这是因为丁夫人不认识她,才这样说,若知道她从前是金城公主,一定避的远远的了。

不等赵宝娴拒绝,便听丁夫人又道:“江姑娘先别说不乐意,过两天我那孙女儿也来寺里,到时你看看她能不能做你的徒弟!我知道有些人收徒看眼缘的,不知道江姑娘是不是这个意思?”

赵宝娴不由得笑了起来,对她道:“岂敢,只怕教不好小小姐。”

“我看江姑娘心思敏捷,怎会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