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凶恶丛林 > 第九章购买东北庄园

第九章购买东北庄园(2/2)

目录

“您看,这就是那户人家,卖房的人是姓范,是王家的儿媳,这王家的男当家的已经没了,

他的儿子已经在上海做生意,这范老太太打算卖了这房子,把家安在上海,所以这老太太打算变卖房产。

目前这王家有房老太太内侄子范增,照顾这范老太太的生活。”

小二哥上前敲敲了敲门,不大一会 ,就从里面传来“谁啊!”的喊声。

随即大门从里面传来吱呀呀的声音。

里面走出了一个流着山羊胡子的老者。

“范二爷,您老托我打探的买家上门来了,人家老有钱了,会给老太太一个公道的价格。”

双方抱拳行礼,互相通了姓名。

这老爷子接待了孙华一行。

进入了王家大院,孙华发现这是一个四晋的院子,这和老家山东的四合院不一样。

中间是一个主院落,后边是一个倆亩地左右的后院子,是有三米高的围墙围起来,对外面没有一扇窗户,窗子都是冲里开的,大约是为了早些年防胡子的。

正中央是一个三晋的四合院,一进四合院,两边有月亮门通向左右两侧的,东侧是饲养牲口的院落,西面是厨房,粮食仓库。

中间的四合院有正房,左右厢房,地面上都是打底的青砖,非常的严谨。

在四合院的中央院落,孙华一行见到了范老太太。

这范老太太年纪已经有七十多岁了,非常和善。

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身,年轻时一定是个美人。

范老太太和孙华寒暄了一会。

范老太太对孙华开了价。

二十万元,可这价钱不便宜。

孙华也没还价。

孙华发现这正房的客厅阳光明媚,窗户上都镶嵌着玻璃,是非常奢侈的装修样式。

那家具也都是用红松木制成的,用清油刷了一遍又一遍,能看清木头的纹理。

屋子的陈设也都是大户人家的样子。

“值!”

看来要不是家里的儿子在上海站住了脚,自己年高,这老太太也不会变卖房产投奔自己的儿子。

通过聊天孙华才得知,这王家家业殷实,在动东三省是名的地主兼资本家。

不过在解放前就已经败落了。

这青山镇的大宅院,是范老太太的丈夫留下的,这范老太太的丈夫王德是一个接受了现代思想的爱国青年,曾经资助了抗联,最后被日本人杀害了。

解放以后,土地改革,虽然没收了王家的土地,但謙与王德对革命的贡献,这大宅院还给了王家。

范老太太的儿子,早就在上海经商,混的水生风起。

家里准备处理完这房子,收拾细软,进入山海关,投奔在上海的儿子,打算在上海养老了。

这大院作价二十万,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难怪这王家还没把这大宅院折腾出去,一般人,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

孙华和范老太太商谈这王家大院,说实在的,孙华一眼就相中了这王家大院。

这王家大院房子虽然古老,但修缮的不错,再过几十年也没问题。

最主要的是这个王家大院,有巨大的粮仓,可以盛下自己将要购买的粮食。

最主要的是这王家有巨大的密室,完全可以装下自己从要塞得来的宝物。

孙华和范夫人商议,二十万购买王家的全部产业。

这全部的产业包括这王家大院,和大院里面的家具,生活用具。

这些东西对老太太已经没有多少用途,老太太欣然同意。

至于支付方式,孙华提议用小金鱼或美元来支付。

这老老太太是个见过世面之人,竟然知道美元。

两人商议就按官家1.8的比列用美元支付。

孙华仨兄弟从那日本人的要塞里拉回了三箱的小黄鱼,还有二被囊花花绿绿的纸币。

那花花绿绿的纸币,就是美钞。

谈妥了买卖协议,孙华和王老太太坐车来到了青山镇政府,办理房屋的手续。

孙华支付了2.5万的美钞。

这王家大院就属孙华兄弟仨的了。

当然了,这房屋所有者用的是兄弟凡尘的名字,他是彻头彻尾的东北人。

办理过户手续中,整个有关人员,上上下下都收到了孙华的好处,办理的速度非常快,时间不长,就拿到了所有的证明文件。

从此孙华兄弟在这青山镇就有了落脚点。

孙华给了小二哥一份不小的好处,足够他半年的薪水。

双方在镇政府分手,范老太太嘱咐,三天后早点来王家大院,三天后的一早,他们要乘坐车要离开王家大院,进入关内。

孙华和范老太太分手,又坐上马车回到了客栈。

还是住在原来的客房。

第二天一早,兄弟凡尘,三弟孙树就骑上马,带上一匹蒙古马,赶往黑龙村去接二叔。

第三天一早,孙华和小二哥就骑上马,带着其余的马,就赶往王家大院。

范老太太内侄范增见了孙华非常高兴,连忙将孙华让进了门。

在牲口棚里安置好马匹,孙华在王家大院的正房和老太太唠了会磕。

当晚孙华就留宿在王家大院。

第四天一早,范老太太内侄范增的帮助下,坐上了往关内的马车。

孙华把老太太送到了大门外。

从这里不远就是官道,一百五十里之外就是省府,那里有通向关内的火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