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宫与权宦 > 第三章

第三章(2/2)

目录

听了方姑姑的话,婉宁很有些瞠目结舌,看这光景,自己可不是一般的后宫女子——不仅能轻易决断朝中大臣的生死,连皇位更替此等国事都敢只手操控!

婉宁盯着镜中花朵一样娇艳的面庞,,明眸皓齿、肤光胜雪,眉目流转间娇娇怯怯,举手投足更多三分媚态,的确是难得一见的美人儿,瞧着不过二八年华。

她又命太史令取来史册,查阅史官对孝宣皇帝的记载,得知先帝三十二岁登基,元后崔氏,出身世家清河崔氏,素有贤名,曾育两子一女,皆不足月而夭。先帝嫔妃众多,却鲜有孕者,偶尔有喜,或胎死腹中、或胎儿未足月即夭。至宣平十五年,崔皇后殡天,宣平十七年,宣宗立内阁大学士顾维民之嫡次女顾氏为继后,时年四十九岁,皇后顾氏时年十五。

这样说来,婉宁进宫不过两年,今年更只有十七岁。

这样一个自己,怎么会是方姑姑口中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铁血皇后?

莫非,她背后另有高人,自己不过是他人线上的木偶、指尖的棋子?

可那高人究竟是谁,她一点都不记得了!

方姑姑却信誓旦旦地说:“娘娘打小就是顶顶聪明的人,从前在家时就能将作妖的姨娘小妾、庶出姐妹们料理得服服帖帖;后来进了宫,处置不安分的嫔妃、没眼色的宫人更是手到擒来。不仅如此,娘娘还经常帮先帝爷看奏章,先帝爷时常夸您是女中诸葛呢!”话到此处,方姑姑似乎想到什么,神色黯淡下来,“只是宫中之人向来逢高踩低,这回您昏迷不醒,张皇后不仅趁机夺走了主理六宫之权,还撤了景泰宫的宫人。奴婢和玉坂没您指点,更成了睁眼瞎,都不知要如何行事,白叫您受那张皇后的气……”

婉宁微微一笑,方姑姑和玉坂看着的确都不大机灵,特别是方姑姑,不仅没心眼,行事还有些张狂,若有什么可取之处,大约便是忠心了。

从前的自己大约便是看中这一点,才将方姑姑一直留在身边的罢。

她微微沉吟着:“这样说来,本宫昏迷不醒,受益最大的就是张皇后了。”

方姑姑眼前一亮:“正是呢,定是张皇后害的您,奴婢怎么就没想到呢!”

婉宁抚额,有点头痛:“本宫出事之处可留下什么痕迹?”

方姑姑摇头:“娘娘那日说想自己走走,并未叫奴婢等随从,事后奴婢们赶去摘星楼,也未见什么异样。”

婉宁想了想,轻叹一声:“罢了,等本宫身上好些,亲自去那摘星楼瞧一瞧再说。”

……

如此又过几日,宫中传来消息,皇上回京了。

方姑姑前来传话,内务府吴总管求见。

吴总管四十来岁年纪,五短身材,面皮白净,眼睛细细地眯成一条缝,嘴唇又肥又厚,却挂着极恭谦的笑容,一进来便向婉宁行了大礼。

“奴才给皇后娘娘请安!”

婉宁由玉坂搀着在上首坐定,叫了起,方开口问道:“什么事?”

“回娘娘,皇上回宫,坤和宫娘娘想要宴请朝中大臣,为皇上接风,”话到此处,吴总管语声一顿,略略抬头向婉宁露出个谄媚的笑容,“奴才想着,坤和宫娘娘从前不在京里,怕不晓得宫宴的规矩,奴才还得来请您的示下,才好妥当行事呢。”

张皇后原是蜀中人氏,从没在京城住过,没参加过宫宴,更不晓得其中规矩,但内务府是办差办老了的,大到规矩礼制,小到菜品摆设,都是有旧例的。张皇后再是不懂,只要拿出从前的旧例来,一一对着来,哪有办不好的?

分明是吴总管想要讨婉宁的好儿,特捧着张皇后的脸来让她打。

这就怪了——眼看着已经改朝换代,她从前即便再厉害,南梁后宫往后的主子也只能是张皇后,吴总管却不惜得罪张皇后也要来讨好她,到底为着什么呢?

婉宁忽然就很想问问地下的中年太监,自己到底有什么厉害,能不能直接告诉她?

心下虽是波绕汹涌,面上却一派肃然:“宴请朝臣并非后宫之事,你若担心张皇后行事欠妥,不如去乾清宫面驾,请皇上的示下。”

吴总管闻言一愣,半晌压低声音,微微笑道:“只怕皇上也不懂其中道理……”

“吴总管慎言”婉宁打断他,“皇上的长短也是你敢非议的?”

吴总管吃了一惊,忙跪到地上:“奴才死罪,奴才只是……”

“罢了,”婉宁不等他说完便再次打断他,“皇上远行回宫,接风洗尘本是应当,不过先帝驾崩不过百多日,此刻便大摆筵席、歌舞升平的也不妥。本宫的意思,宴请百官便免了,请张皇后带着后宫嫔妃摆个家宴,不要歌舞丝竹,只陪着皇上说说话,也就是了,”顿了顿,又道,“你把张皇后的意思、本宫的意思都禀报皇上,至于如何准备,只管听皇上的圣意。”

吴总管忙恭声应诺:“是。”

婉宁便端了茶:“跪安罢。”

吴总管并未告退,却做出个欲言又止的表情:“娘娘……”抬起眼皮睃了眼婉宁身边的玉坂。

这是有话想单独同婉宁说。

婉宁只作不见,淡淡道:“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吴总管就又抬头飞快瞥了玉坂一眼,才重新垂头恭声道:“回娘娘,督主已随着圣驾回京,只是事务繁忙,一时不得进宫,特意吩咐奴才来问娘娘的凤安。娘娘若有什么话给督主,也可叫奴才传话儿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