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回家的诱惑(1/2)
杨啸假装惊奇道:”车船?不用起帆!也不用拉纤!那可太好了!像这艘平底沙船能不能改装成那样的车船?”
船主愣怔了一下道:”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再见那种船就上去好瞅瞅,改装岂不更简单,花费会更少,你这主意好,回去找船东们商量一下!”两人越聊越尽兴。
”船东?这艘船不是你的吗?”杨啸好奇他说出船东两字。难道这时都有股东,股份的概念了?
船主哈哈笑道:”将军真会开玩笑,这艘船得花七千两银子,凭我周兴下辈子也买不下来,当然得合伙儿了,我们半个村的积蓄全在这船上了,只不过我周兴走南闯北二十多年,村里老少们看得起,才把合伙买的船交到我手里,每一趟回去都要给船东们报账的,如果能改,他们一定高兴!”
这算是合作经营,一家一户做不来的,杨啸也好奇心大发,就又问道:”你们这次来运粮的船队有十几艘,也都是合作经营的吧?”
周兴望了望跟在后面的船道:”大多数是!也有兄弟合伙,还有船行投资的,反正各种形式的都有,但都挂靠在漕头那里,都有漕头说的算,统一分配,保证船只不闲着,都能赚着钱!”
杨啸知道了,其实这时候的人,并不比后世人笨,什么点子也都能想到,只是介于知识的局限性罢了。这还是乱世,若是在盛世,商业以及手工业也将发展更快,关键取决于统治阶级的发展境界。
看着周兴又从船舱中出来,手中多一坛子酒,两只粗碗,就知这人liáo xìng大发了,于是又问道:”这一趟下来能赚多少银子?”
那周船主边倒酒边说道:”说好了,一条船二百两银子,来时官府已经付了,说是运到汴州,运到京城去又加了五十两。”
周兴边倒酒边说:“这五十两不好挣啊!又耗时间,又耗船,这段黄河每年都得清淤,否则就行不得船。你看这哪是在水中行船,简直就是在泥中行船。但也没办法呀,朝廷也闹饥荒呀,这一趟两万石粮食,也不知能不能顶到麦季下来,否则还得运!”
杨啸听了,一下就明白朱温为何将都城定在汴州的原因,以及后来的赵大,赵二迁都之争。长安和洛阳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确实满足不了作为都城的需要了。
杨啸尝了尝酒,味儿略微有点儿酸涩,但曲味醇正,稍加蒸馏肯定是好酒,就问道:”这是你家乡的酒?”
周船主也闷了一口,砸吧着嘴回味着答道:”是村子里自酿的,也算是家乡的酒,出来跑船喝点家乡的酒,惦记着家乡的人!”
两人轻轻碰了碰,小心翼翼地将酒送到嘴边抿了一口,不是不豪爽,是豪爽不起,这坛酒不过能倒五六碗,周船主手端着酒碗问道:”将军家乡何处?可有好酒出产?”
杨啸答道:”青稞酒,周老板喝过吗?”
”青稞酒?没听说过,北方边镇的吗?”周船主瞎猜着。
杨啸解释道:”河西边陲,草原与沙漠的边缘,有一首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得就是我出生的地方。”
那里人烟稀少,风沙漫天。有几十口子人都是个大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