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2)
张无忌听宗维侠提起七伤拳,就想起当年在冰火岛上,义父谢逊与他讲过自己用七伤拳活活打死空见大师的旧事。而后就是逼他被七伤拳拳谱,自己还因为背不下来,挨了谢逊好几巴掌。
这时,张无忌又回忆起七伤拳拳谱,不再如当年那般枯燥而不解其意,反而瞬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归根结底,这都与张无忌身负《九阳真经》与《乾坤大挪移》两部奇功有关。
先说《九阳真经》,它本是宋朝时期的奇书。著此经书之人本是一奇士,之所以说此人“奇”,是因为这人出过家,入过仕,可以说佛道儒三家武功精要尽在他心中。他因为好奇《九阴真经》,曾与王重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后斗酒论武。王重阳不敌,将《九阴真经》接他一阅。
此人读过之后,觉得《九阴真经》阴气太盛,所谓“孤阴不长,孤阳不生”,所以此人躲入少林,将阴阳调和之术和根据《九阴真经》所创的基础加上自己对诸多武功精要的领悟合创一部《九阳真经》,将经文写入了藏经阁的《楞伽经》的夹缝之中。所以,《九阳真经》可以毫不羞愧的说得上是诸多内功的融合,凡事内功皆为其所演变。
而《乾坤大挪移》就更厉害了。所说《九阳真经》是“内功之祖”,那么《乾坤大挪移》可以说“可破万法”。《乾坤大挪移》虽然表面上看并没有《九阳真经》那么厉害,但实际上却可以和它并称。
《九阳真经》对修炼者没有要求,唯一就是要么挨过大成时的燥热焚身之苦,要么就有武功高绝的名师指点,打通全身经脉穴道,再不然奇遇加身,不然只有如觉远大师一般泄气而死。
但《乾坤大挪移》则不同,它入门就是要打基础,这单一个“基础”,便要悟性高者七年可成,悟性一般十四年方成。
之所以需要如此长的时间,皆因为《乾坤大挪移》的“基础”乃是激发人体潜力。可想而知,虽然《九阳神功》不挑修习者,但练成者只有两人;可《乾坤大挪移》则不同,它是激发潜力,虽然耗时颇久,但对悟性要求高,可这也不是什么问题。
但《乾坤大挪移》与《九阳真经》之所以并称,是因为二者不分上下。《九阳真经》大成不易,《乾坤大挪移》对悟性要求极高,但因为只是运力之法,所以单练《乾坤大挪移》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
也是张无忌运气好,二者相辅相成成就了他如今一身本事,若是没有其一,张无忌如今绝不会这么轻松。
张无忌眼看宗维侠就要和殷天正打起来,却也没有什么好方法阻拦,直得开口对殷天正说道:“殷老前辈,您如今的情况实在不适合动武。不如这样,这七伤拳晚辈替您接,待晚辈不成,老前辈再亲自出马。”
殷天正看着张无忌,心想:“这孩子真不知是谁家养出来的,有仁心却不是烂好人,实在是个好孩子。哎……不知我那无忌外孙如何,此次在武当派中没看到他,胡青牛夫妇也说不知道他的踪迹,想来我的无忌孩儿若是还活着,也该这么大了……”
想到这里,殷天正眉头微皱,似乎想到了什么,而后问张无忌:“不知小友是哪一门的门下,我似乎并未在本教见过小友,想来小友并非本教教徒。”
张无忌开口说道:“晚辈只是一乡野村夫,当不得前辈一句“小友”。晚辈并非明教中人,倒是与天鹰教有些亲缘,只是晚辈不曾加入天鹰教。”
殷天正一听张无忌的话,眉头松开了些许,正打算接着问,那边宗维侠已经忍不住催促:“可是想好了?为何还不出手?我可不愿担着“偷袭”之名。”
张无忌听到宗维侠出言挑衅,就上前一步,说道:“殷老前辈说你不配与他比拳,若要与他老人家比拳,需得先胜过我才行。”
宗维侠闻言大怒,喝道:“你算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敢如此妄言?!我今日要让你知道知道我崆峒七伤拳的厉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