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1/2)
王寄柔和王策各牵了一匹马,带着李文琦,跟随胡人使者从营地出去。
风沙漫漫,行走了一会儿,风停了下来,但雪花又纷纷扬扬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冷得很。本来王寄柔还想再多伤春悲秋一阵子,见此情此景,光顾着把外衣再紧一紧然后哆嗦,也顾不上什么春花秋月了。
但是她还是会想到从紫檀殿上轻柔拂过去的风,带着雨水的气息。晋玄月从灵梦楼上一跃而下,不知道他落入沣河之中的尸体现在被找到没有……为什么?他明明是个聪明人,却总是要做蠢事?还有皇帝,他站在甘露殿高高的台阶上,他留在水泊中的那把伞……
王寄柔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太多愁善感了,这样的性格应该不适合做武将。
胡人营地离此处约有二三十里地。古人交战,安营扎寨皆离得很近。顾长沉领着几名胡人的将军、使者正在营前迎接。王寄柔远远就瞧见了顾长沉玉树临风的身影,伫立风雪之中,倒莫名令她想起原主对于顾长沉的诸多情愫。
打住!她要时时牢记她的目的,她是过来暴揍顾长沉的,不是破镜重圆的!再说顾长沉还没有解释清楚他当时为什么要背叛原主,这个渣男!
行至营地,有人自来引他们去了主帐,李文琦是副官,也被安置到一旁的兵帐中烤火休息了。
主帐里生着火盆,很是温暖,有四五名兵卒侍立其中。顾长沉随后走入,一边解下大红的披风,一边请王寄柔姐弟坐定,马上又有侍者为他们倒上酒,搬来佳肴。王策和王寄柔谁也不敢动筷子,相互看着面面相觑,又看向帐中坐着的顾长沉。
此情此景,确实有些尴尬。
顾长沉先开了口:“你们二位近来可还好?寄柔应是才从京城来的边境吧。不知今年春夏之时,京城的雨水多少。”
王寄柔想到了皇帝皇甫琛站在甘露殿之上散着头发的身影。隔着雨夜,隔着紫檀殿中许许多多的帐幔,隔着晋玄月的死和那枚金匣。
王寄柔说:“很多。”
随后三人又陷入了沉默。顾长沉身边站着一个侍卫模样的人,轻咳了两声,可能是提醒顾长沉赶紧进入正题。
果然,顾长沉又说:“今日叫二位过来,是来和谈的。你我开战甚久,双方损兵折将,皆无好处,不如阁下来说说,如何才退兵。”
王策说:“此事没什么可谈的。胡人退回原先边境,大靖便退兵,只留把守边关的将士。”
顾长沉与他身旁那个侍卫低声交谈着。王寄柔忽然想到,那人可能并不是侍卫,而是一个和顾长沉地位相当,甚至高于顾长沉的人。为何扮做侍卫站在一旁?搞不好是监视顾长沉,或者是掌控局面,或者他是曹操。王寄柔对这些事情并不怎么关心。
系统君对王寄柔说:“亲亲,您好,顾长沉对您现在的好感度是85分,真的是个很高的分数啦。您信不信他会因为您而主张退兵?”
“他可拉倒吧。”王寄柔不屑。
其实更多的是心烦意乱。如果不是她此时身背谈判的这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王寄柔应该会立马起身走人。好烦,想把顾长沉的头给打掉。
“此事尚需商议。”在与那名侍卫嘀咕半天后,顾长沉才说道。
随后他端起酒碗:“二位跋涉良久辛苦了,且喝点酒,暖暖身子吧。”
王寄柔和王策也端起酒一饮而尽。王寄柔穿书之前酒量还不错,加上古代酿酒工艺并不十分完备,所谓烈酒,度数通常也并不很高,所以喝点酒并无压力。不过她斜眼偷瞄到王策,见他喝得龇牙咧嘴很是痛苦。
烈酒下肚,身体暖和起来,意识也飘忽起来。过了一会儿,王寄柔回过神,她发现顾长沉好像在凝视着她,毋宁说,是用某种她所读不明白的神情在审视她。
顾长沉忽然说:“我有些话与王将军说,你们且都先退下吧。”
王策:“王将军?哪个王将军?”
王寄柔乜了王策一眼,凑过去低声说:“不好意思,王将军指的是你英明神武的姐姐我。因为你是校尉,哈哈哈哈。”
顾长沉身后的侍卫似乎感到十分意外,顾长沉又低声对他说了些什么,那人一脸不屑。
待王策骂骂咧咧地随着几名胡人侍卫出去了,帐中只余顾长沉和王寄柔两人。火炭在火盆中噼里啪啦燃烧着,可能是酒精作用让她有点晕乎,终于,王寄柔打破了沉默,她问:“你现在后悔吗?”
顾长沉叹了口气,然后站起身,在帐中来回踱步。
“如果我说,我后悔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吗?事已至此,只能如此。”
王寄柔抬起头看着他。可能真的是因为喝了酒的缘故吧,如果在她清醒的时候,她宁可一直生着闷气,对顾长沉说“我没什么可说的”,也不愿意像今天这样突然想要把所有的话都告诉顾长沉。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在你走后,当今圣上龙颜大怒,抄斩你满门,而我呢,在自家柴房中悬梁自尽,所幸被弟弟救下来。”王寄柔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