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2/2)
“此处地方狭小,怕再也查不出什么名堂了,不如先移步院中吧。”晋玄月在手中的竹板上记录若干,便说道。
两人站在院中等待,晋玄月负手而立,显出踌躇满志的样子;王寄柔却觉得调查至此,仍有疑点。
这场惊天血案中,俞若白很可能只是个小喽啰,晋玄月如此大张旗鼓,只怕会打草惊蛇。
话说回来,既然能只手遮天,残杀朝中高官一家,又岂怕晋玄月打草?
不多时,之前离开的侍卫,引了百十名军士过来,将俞府团团围住。府中乱作一团,街坊四邻不明所以,道是俞府有人犯了重罪,都跑来看热闹,又被军士驱赶,一时间附近十分热闹。
这群军士领头的是名七品校尉,应当是王寄柔的故交,过来对两人行礼,王寄柔一时间想不起来这人是谁,听系统君介绍了一番也毫无印象,不得不赔笑寒暄几句。
有了官兵加持,两人调查起来便毫不费力了。晋玄月就地取材,临时将俞府一间厢房当做审讯室,将府中上至家主下至仆妇统统审过一遍,直到天色将晚,才结束这项冗长的工作。
王寄柔回宫后,天已经全黑了。她觉得疲惫不已,拖着沉重的脚步去了紫檀殿,见皇帝正在灯下读书,便站在门口,跟杨临风当一对称职的门神。杨临风斜眼瞟了瞟她,没有说话,倒是听皇帝在紫檀殿内拖长了声音道:“爱卿既然回来,怎地也不进来?”
王寄柔无奈,只得进紫檀殿,对皇帝行礼。
“今日朕听说你和晋玄月把京城一户人家搅得不得安生,可有所得?”他漫不经心地问。
王寄柔想了想,笑道:“不得安生倒也不至于。只是俞府幼子甚有嫌疑,但此人已遁逃无踪,已经遣人去捉拿了。”
皇帝听起来对他们的进展有点感兴趣,甚至叫人给王寄柔端了茶进来,又让她将椅子拉近了些,倚靠着书案。
她这下离皇帝便不过两尺的距离。烛光之下,这距离显得颇为微妙,不足够近,却能让她看清楚皇帝脸上每一丝细微表情的变化。王寄柔忽然感到一阵忙碌之后的疲惫涌上心头。
她好想趴在这儿的桌子上好好睡一觉,定然能睡得很香……
这一日,她确实和晋玄月将俞府查了个底儿掉,俞若白案发前一晚的活动轨迹也大致摸清了:从申时过了就出门,一晚上驾车返回俞府,过不多时又从俞府后门外出,足足有四五次之多。
当晚俞府老爷身体不适,早早便歇下了,未过问俞若白,其余家人都知道老爷最偏宠俞若白,这厮在家里都是横着走的,均不敢过问。
倒是有下人看到有另一架车也停在俞府后门,一名陌生男子从那架车上搬下麻袋包裹一类的东西,放到俞若白车上。至于那神秘男子的样貌,由于天色太暗,也没看清楚。
天色将明时,俞若白最后一次驾车回府,神色慌张。他解了马,就到屋中收拾东西,而后挽着一个包袱出门。俞若白的三哥起得早,听到动静,就来问他是怎么回事。俞若白回答他要去京城西郊外某某友人家。他三哥还未细问,俞若白就夺路而逃。
待天色大亮,家里人相互商量,觉得事情不对。再去查看马车,发现车厢中满是血迹,都道不妙,小公子怕是惹了官司。众人一筹莫展,最后还是俞府老爷定夺,先将马车冲洗干净,秘密遣下人去俞若白结交的那些狐朋狗友家寻找俞若白,却毫无所获。俞府人也不知俞若白藏身何处。
不出两日,刑部侍郎与御前侍卫倒上门了,俞家这才知道俞若白卷入孔尚书灭门一案。
王寄柔说得累了,端起桌上茶水一饮而尽。皇帝一手扶着脸侧望向她,若有所思:“那爱卿与晋玄月,下一步可是要查清俞若白的藏身之处?”
王寄柔应了一声,她已经预感到接下来的几天她会和晋玄月把京城中的秦楼楚馆统统翻个底儿朝天,这必然是一项耗时耗力的活计。
皇帝又不吱声了,王寄柔坐在桌旁,觉得意识渐渐沉重,不知不觉头也低了下去。她感觉自己好像正策马于夜色中狂奔,风从耳边呼呼刮过,前方有人迎面而来,对方似有十几人,而她孤身一人……她下意识地握紧了腰侧宝剑,握剑的手骨节粗大,分明是男人的手……她抬起头看着对方,为首是个年轻的男人,借着他身旁人手中风灯的光,她看清了那人的脸。
是她的弟弟王策。
王寄柔一个激灵,猛地抬起头。
皇帝正伏案疾书,王寄柔发觉自己刚才趴在桌上睡着了,肩上搭着一件披风。
所以说,刚才她居然当着皇帝的面,趴在桌上睡着了?
“朕想是你这些天查案疲惫,刚给你披点东西,你倒是醒了。”皇帝笑了笑,语气十分随意,好像这类事情稀松平常。
在一阵尴尬的沉默中,系统君的电子音滴滴答答响起:“亲,皇帝对您的好感度已经超过了83,基本上超过端王对您的好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