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莫笑(24)(2/2)
再一抬头,天蓝云朗,清气盈苍。
循着梅林下行,方如也眼观四野:“是座好山。”
九忧轻笑:“你怕只是心喜梅竹吧。”
方如也笑答:“岭梅成荫,翠竹成林,已然够好。该搭几叶秋千,坐于其上,迎风赏景。”
行至山腰,见恨别湖、芙蓉道、寒枝群宫,壮观至极,亦秀丽至极。
九忧叹一句:“是座好山。”
方如也打趣道:“我可欺了你?”
“咳咳……”九忧清了清嗓子,服软答道:“判官好眼光。”
步芙蓉道,过恨别湖,攀长阶,通寒枝主殿难逢。
踏上长阶一步,方如也远远看到一个墨色人影。
“汪珹……”九忧低声道,默然半晌,言道:“走吧……”
行至高阶半途,黑衣少年与二人擦肩而过,青丝迎风,面色寒凉,肩上背着一袭绾锦包袱,左手擦过方如也的手,方如也感到一丝凉意,低头看去,一柄雕鹤石杖。
“醉世已成……”方如也皱了眉:“青鸾……死了……”
继续上行,登顶长阶,路分三道,正前方为主殿所在院落,院门已关,门前立有一碑。
左右两路通往寒枝旁殿,灵璧鼎隐隐能见,鼎中火光熠熠。
“青鸾已死……灵焰竟还能长久不熄……莫非!”方如也看着九忧。
九忧面色极为讶异,讶异之中亦有深深动容:“少年人……真是千金散尽……”
4.
两人心绪万千走到难逢院外,碑上刻着四个大字,秀骨正楷:“青鸾棺殿。”
旁边小字雕了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再加一句判词:“天上人间尤不及,骨换形销一场醉。”
碑旁放着一枚剑柄和一柄雕着梨花的剑鞘。
“想必,这就是无悲了……”方如也先是叹惋,继而心生暖意:“如若青鸾道人真如碑文所写,倒是很合我口味。”
她后退几步,环顾寒枝:“九忧,这些宫墙的材质,你可见过?颜色真是好看。”
九忧眼睛里亦有了怅惘:“祁连翠。祁连山发掘,漠北多见。”
方如也又上前数步,走至难逢院前,双手搭上玉门,片刻之后,却停了下来。
“怎么了?”九忧问道。
方如也缓缓将手放下:“算了……别打扰青鸾道长了……素昧平生,如何对饮。”
九忧看了她一刻,伸出手,唇边起了温柔笑意:“听闻争鸣山下有极好的梅子酒,咱们去偷两坛。”
方如也笑了,走回九忧身边,打一下他的手掌:“五百多岁,为老不尊。几坛?”
“你说几坛便几坛。”
长风拂过,冥王判官衣袖翩然。
难逢梅荫之下,玉坛坐着红泥炉,桌边两枚洁净杯盏。
秋千随风缓缓摇动,玉锦蒲团之上,朵朵黄梅,身无护佑,终入红尘。
5.
江湖传说。
丰运十四年二月初六,青鸾命丧争鸣山。
是夜,汪念遗于藏锋阁化剑为杖。
次日,收拾行囊,弃争鸣山而去,再无回首。
青鸾身死,仁心未散,耗尽灵气,换争鸣山灵焰长燃三十六年,守四方太平。
明明身死即灵灭。
奈何江湖需要传说。
6.
五年以来,汪珹从未离开寒枝群宫。
如今下山,行至一牛肉面摊前。
店家见他一身黑衣,以为正逢丧期,觉得晦气,言语不太客气。
不耐烦中瞥见少年手边这柄白玉石杖,便又觉得他生于富贵之家,笑容又攀上了脸。
汪珹吃足,正欲付钱,店家寒暄:“客官,这是什么啊?好生精美。”
汪珹闻言垂目,看他手指之处,答了一句:“醉世。”
冷眼留下多了两成的铜板,以及谄媚的并不在乎醉世为何的面摊老板。
终是到了山门。
也终是忍不住抬眼回看。
汪珹心中恻然。
寻芳山未能有幸,等不到青鸾道人。
不知散去七窍灵气,只留肺腑,能不能让争鸣山等到下一位剑宗。
7.
《东楚汪氏列传·争鸣篇》书曰:
世人皆云沈识之深得青鸾其技,不知汪念遗尽肖青鸾其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