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破城 > 治世

治世(1/2)

目录

1、

百府不同于王府,没有那么多后苑殿堂,从前厅往里走,就到了后院了。

东南西北各有一厢,百笙微往西厢走去,那是二妹的厢房。

“参见王妃——”才走到门口,几个随身丫鬟就朝着百笙微作礼。

“什么王妃,免了免了。”百笙微对这些虚礼一点都不在意,只觉得麻烦,进了厢房,百笙悦踏步出来,婷婷温婉,玉立有致。

“见过王妃。”百笙悦着浅紫衣裳,发间简单戴着镂玉簪细钿,淡雅非常。

百笙微看着百笙悦渐渐出落出来的模样,眯眼笑着:“妹妹客气了,都在后厢了,王爷也不在,悦悦不必拘礼。”

百笙微扶起百笙悦,看着她几乎与自己持平的身高,笑道:“不过几月不见,你又高了不少,以后怕是要越过我了。”

百笙悦抿嘴笑着,百笙微和气亲密,她也不拘着了,拉着百笙微的手看了又看:“姐姐说笑了,看姐姐这幅样子,真是华贵端庄,让人移不开眼。”

百笙微笑着,对百笙悦的话不甚在意。回了百府,自在许多,牵着百笙悦在厢房内闲晃着:“姨娘呢?”

“今早收到王府传来的口信,娘亲就催着薛叔赶紧准备午膳,她放心不下,又去厨房盯着了。”百笙悦答着。

百笙微看着桌上百笙悦的练帖,想起父亲信中提到的亲事,转头揶揄开口:“悦悦及笄了,姨娘可给你看了哪家好夫婿?”

百笙悦脸上一红,带着几分恼意:“姐姐又取笑我了,我哪知道......”

以前在百府的时候,百笙微和百笙悦年岁相仿,关系虽说不上如何深厚,但是称得上亲密。

百府家风儒雅,太师教授子女更是秉持着君子正礼之道,百笙微启蒙早,悟性强,太师宠爱姨娘亦尊重,百笙微比百笙悦贪玩了不少,鬼点子还多,平常也总爱拿百笙悦取乐。

见百笙悦恼得耳尖都红了,百笙微也作罢不再问了,如今她已入王府,生死悬在他人手上,百府中并无其他之女,太师大底是想找个寻常人家结亲的,百笙悦温淑善良,如若同其他官家结亲,日后怕是也是要受苦的。

在西厢闲聊些时候,百笙微玩性起来,拉着百笙悦就往庭院走去。

如今荷花大多已经凋零了,正是摘莲蓬的好时节。

偌大水池都被大大的荷叶遮挡了,几乎看不到池子边沿。琪儿小心的在前面探路,百笙微提着沉重的华贵裙摆,十分不习惯,以往她摘莲蓬都是穿着轻便衣裳挽袖撸裙摆的,哪这般锦服袭身的繁重装扮。

“王妃小心,这边池子边沿被雨水打湿,滑得很!”琪儿小心翼翼的一脚踩稳,才抬起另一脚,这种泥泞小路最是湿滑难走,一不小心就会跌个屁股着地四脚朝天。

百笙微不满的皱着眉头,原地站了站,往下一捞,把裙摆又往上提了提,终于过了泥泞小路,到了石子小路,那边已经有小厮划舟过来。

“姐姐小心。”百笙悦也谨慎的跟在后面,要扶百笙微上舟,但百笙微搭着小厮的肩膀就踩上了舟板,转头朝她伸出了手。

“悦悦看路。”百笙微伸着手照顾着百笙悦,长姐模样不言而喻。

上了舟,小厮慢慢划着船桨,往莲蓬深处划去。

2、

“洪涝之事,今日朝上,许太傅所说,太师以为如何?”璠王捏着杯盖划了划,端着茶杯轻品了几口。

盛夏时节,虽多地炎热难耐,但南方还有很多地方多雨水,频发洪涝灾害。近日,南方水患之势有所蔓延,从南方一带往东边漫去,南水堤坝从先朝建造至今,还未曾修缮装整过,如今水患频发,水量较之往年多了不止一倍,检查水坝之况刻不容缓,今晨许太傅便提出修缮堤坝的提议。

南方水涝一出,朝中大多官员只意拨款赈灾,大宗繁盛,国强富裕,扶持灾区,这样最是迅速简便。

百太师拂了拂银白蓄胡,长长叹息:“水涝灾害蔓延开来,赈灾乃必行之策,五洲水坝是长远之策,两者皆不可少。”

“五洲同难,暴雨洪涝来势汹汹,水涝详情若只等湖州株洲等地官员的上书怕是要迟了。”璠王搭着红木椅柄,凝眉看向百太师,“今晨皇上问及应对之法,太师可是有话要说?”

百太师浓眉一凛,浊眼躲闪,抱手身前:“许太傅所说有理,臣并无其他对策。”

“哦?”璠王意味不明,缓缓说道,“南方水势未缓,岚州宣州近日亦连连暴雨,为防洪涝伤及民财,下派官吏到州县视察情况并提前治理,如何?”

百太师心间一颤,蓄胡也一动一动,许久才出声说了一句:“防患未然,亦可。”

五洲同坝,现湖州株洲皆已深受洪涝灾害。朝中拨款赈灾,解决当前问题,晨间,叶太傅说起修缮堤坝之事,百太师便已想到岚州宣州函州亦地处低洼,近日洪水暴雨不止,若等灾情发生再上书禀报,其间往返,未免耽搁时日,或恐误了时。

若未雨绸缪,五洲同情,治理株洲湖州,提防其他地区,事半功倍。不料,璠王此时竟也提了出来。

百太师抬手捻须,微眯双眼。先朝,他也曾教授璠王些许时日,众皇子中,璠王才思敏捷,大道之法,治事之策,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璠王文采斐然,礼学造诣,乃治世之才。不过十三封王,出兵北伐,征战战场,杀戮生死血性暴戾,世人竟也渐渐忘了当年五皇子的至雅风采。

“太师即认为尚可,明日便进谏朝上,来日防范洪涝,此处或是关键。”

百太师听言猛地抬头,不解的看着平静淡然的璠王。

正疑惑,一旁小厮悄步走了过来,称午膳已备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