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燕南雁北 > 第17章 良县龙脉

第17章 良县龙脉(2/2)

目录

“徐知县,高知府,我劝你们,做事情之前,先想想自己的项上人头,别光想着鼓了自己的腰包,连脑袋都不要了。”

温珩这一说完,别说是钟老爷、钟公子,就连口吐珠玉的徐知县、自视甚高的高知府,都不再说话。

“殿下。”这时,说话的是归雁徊。

果然归雁徊一说话,温珩面上神色便立刻缓了几分。

“殿下忧国忧民之心臣深为之动,可……”归雁徊说到这里对温珩笑了下:“锦妙山的龙脉也确实应当变。”

归雁徊这一句话,刚刚神色暗淡的几人立刻眼睛里又现了光,“只是具体需要怎么变,还容臣再多勘察几日,到时候定能给殿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温珩看着归雁徊,想了很久,最后他说:“好,这件事暂且交由若邻来处理。”

气氛已经剑拔弩张到这种程度,温珩也不想再在这里用膳了,又听了高知府与徐知县说了些关于石灰开采的事,温珩与归雁徊便离开了钟家。

离开时,钟老爷在后面满是感激地拉住归雁徊的手,大约是以为归雁徊是他们的突破口,钟老爷说:“今日之事,真的多谢归监正了。若石灰开采之事能成,包税所入的一成,我们如数奉于归监正。”

包税,是燕朝的一项不成文的税收制度,因燕朝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收税,便有人负责对下收税,然后按照朝廷规定的数额交上去,剩下多余的全都可以进自己的腰包。包税收入的一成,一年收入恐怕要超过归雁徊做官十年的了。

“还有,若是归监正未有婚配,小女……啊不不不,就算归监正有婚配也无妨,小女早就已对归监正倾心,哪怕纳个妾室……”

“钟老,您不必客气至此。”归雁徊打断道,“我也是为良县百姓考虑,至于其他的,钟老不需再提。”

“至于令嫒,钟老如果不想再惹祈王不高兴,就不要再提了。”归雁徊说完拱手道别,转身追温珩而去。

“爹,你说这个归监正,到底……是帮谁的啊?”钟公子看着归雁徊远去的背影问。

“听到没,包税收入的一成,他都不要呢。”钟老爷说,“这种人,要么大忠,要么大奸。”

说到这里,钟老爷瞪了自己儿子一眼:“看看人家!年轻有为!多学着点!”

归雁徊追上温珩的时候,已早听不到身后钟老爷数落钟公子的声音,可见归雁徊追上来,温珩却有些不高兴。

“他是不是又给你说媒呢。”温珩不悦地道。

“什么都瞒不过殿下。”归雁徊答,温珩一听更是不快,“可是臣已经明确的回绝了。”归雁徊继续说。

“你回绝了?”温珩看似平静地道。

“是的,殿下不是说不允许嘛。”归雁徊答。

温珩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若邻还是记得我那天说的话的。”

“不敢不记得。”归雁徊低垂着眼睛说,毕竟那日……温珩还那么强硬的吻了他。

归雁徊这样一说温珩的脸顿时也红了,他悄悄去拉归雁徊的手,见归雁徊没有挣开,温珩更跟掉进了蜜罐中一样。

“若邻刚刚为何要帮那几个人说话?是我说错了吗?”温珩询问。

“殿下说的没有错,应该说,殿下今日的表现,已经远远超出了雁徊的预料了。”归雁徊说。

“那你难道真的要炸锦妙山?”温珩问。

归雁徊轻轻摇了摇头。

“那要如何做?”

“殿下,”归雁徊停下脚步,“殿下的确有圣上之风,殿下可知道,今日放在客厅中的那杆笔价值多少?”

温珩回忆了下,在钟老爷的客厅里,放着一套文房四宝,其中有一杆毛笔最为显眼,温珩清楚的记得,那笔套是上好的蓝田玉做的。

“殿下可能未怎么接触海外来的东西,那笔的笔杆是一整个犀牛角做的,可遇而不可求,相比之下蓝田玉的笔套,都不值得一提了。”归雁徊说,“钟家一个在良县的小乡绅都如此奢华,可想而知圣上所对付的那些中原大家,会是什么样。”

“殿下,对付世家没办法硬碰硬的,龙脉的事,我们还要慢慢的来。”归雁徊最后对温珩说。</p>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