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不择日月 > 第42章 关门

第42章 关门(1/2)

目录

小贩不明白自己拿这五十两银子是什么道理——他帮着何望陷害李不择,李不择手下却给他银子。乌木寨教他办的事一共只有一件,就是对赵树海的问题回答“没有。”

“你真的是乌木寨的?”小贩忽然起疑,“我听说大大小小钱庄都不应承乌木寨业务了呀?这么多钱是哪里来的?”

那位跟他接头的汉子要了碗摊上的馄饨。

“乌木寨的户头也不全是开在乌木寨名下的,钱庄哪里分辨得过来。何望想跟我们寨主玩儿,再等一百年吧。”

虽说是五十两,可那装银两的袋子瞅着并不大。这个时期的货币严重不足分,人们口中的五十两可能还不到前朝五两的价值。为了交易方便,大额现钱交易一般用纯度相对高的银锭。名义上是五十两,实际按前朝五两的标准交结。不管怎么说,这对小贩来讲都是一笔极大的数目,他小心将银两压在箩筐中间一层。

“哎,那李寨主打算怎么对付何望那恶霸啊?会把他……”小贩在自己脖子上比划了一下。

汉子横眉怒目吐了口痰:“呸,我们寨主有那么莽撞吗?也就是何望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能干出来。”

小贩道:“我是觉得,乌木寨高手这么多,杀杀何望锐气绰绰有余。但何望可没这个手段料理李寨主,是不是?”

汉子三下五除二喝完馄饨,抹了把嘴。

“这我可要好好说道说道了。你们傩浦这何望也太狂了。前一阵烟不留来刺杀我们寨主的事听说过没?”

小贩忙点头。他这小摊人来人往的什么消息他能不知道。

汉子义愤填膺地说:“那烟不留就是何望派来的。”

“啊?这,这不像他风格啊。他平日顶多使唤使唤那些二世祖和小混混。”

汉子左右撇了几眼,神秘兮兮地说道:“他这不是急着跟协亲王邀功好回杭州吗?协亲王多恨李寨主啊,这烟不留是协亲王亲自找来的也说不定呢。”

小贩张大了嘴:“有道理有道理。”

傍晚,何望喝着小茶,倚在他红木椅子上听手下报告李不择最近的动向。墙上一把杭州时协亲王赐的福禄纹的镇宅宝剑,给屋里平添了些威风。忽然樊主簿火急火燎闯进来,几乎跳着过了门槛。

屏退了左右,樊主簿喘着粗气问:“我怎么到处听人说烟不留是你派去的?真是你干的?这可跟说好的不一样!”

这什么跟什么?何望厚眉拧起,请樊主簿仔细讲了听闻。樊主簿讲完,何望哈哈大笑起来。

“都是胡说。”见樊主簿不放心,何望解释道,“李不择摔个跟头是我得益,但他要是死了我能有什么好处?别说乌木寨会不会把我剁了,协亲王得先把我摁死。”

樊主簿问:“协亲王不想他死吗?”

何望摆摆手:“虽然亲王佬看李不择不顺眼,但江南能像今天这么繁华,还真是亏了李不择程天絮牵头经营。况且协亲王好不容易把李不择逼怂了,这个时候让李不择死,那不是白斗了吗。其他那些商贾和江湖宵小非得又乱成一锅粥不可。”

“佩服佩服,”樊主簿松了口气,“还是您看得清楚。那您看李不择这次去江南是做什么?”

何望转着茶杯吹了吹袅袅白气,露出无所不晓似的轻蔑。“他说是给南疆矿集资,我看绝非这么简单。”但到底怎样不简单他也说不出来。樊主簿也很默契地不再往下问。

快些,快些回到杭州吧。何望吹了口茶,眼前青烟仿佛消失在门外。

庭中大树随着微风轻轻摇摆,树叶发出细碎的响声。夕阳下每片叶子都仿佛变成橘黄色,像挂了无数铜铃。一个黑影就着这片窸窸窣窣,鸟儿一样一跃而去。

余晖中,日月天踏着街墙房檐,如一条游走于青瓦粼光中的鱼。一路到了两坊外的大街上。

帆棚下一个汤面摊子坐了几桌人,他想着接下来会发生的有意思的事,笑了笑信步走去。

“李寨主。”

“办妥了?”

点头。

李不择微微抬手,他身后一桌人呼啦一下站起,如一圈黑鸦。有人打了几个手势,很安静,倏然他们各自向不同方向散去。

傩浦日常通车多,道路笔直宽阔。房屋一坊一坊排成四方的块。

这些人如激射出的黑水珠,沿着街道迸溅开来。其中一人直向着北边奔去,转折了几个拐角,没入衙门楼。

须臾,衙门中奔出一员衙役,接力般奔向东门。

夕阳下慵懒的傩浦城有了一丝杂音。那杂音从城东门开始向西扩散。

“才什么时辰就关门啊?还让不让人做生意了?”

厚重的大门将抱怨阻隔在城外。城内,人们看到巡逻兵士忽然加快了脚步向一个方向跑去。衙门前渐渐汇集出一只队伍。此时西门南门北门相继关闭。

人们探头探脑。“今天怎么了?”

这奇怪的情形也传到何望耳朵里。一个下人被从宅里派出去打听情况。那下人向西又向北到了县衙,他没注意到汤面摊的凉阴里日月天与李不择望着他经过。

下人到了县衙,见到集结的队伍,问是怎么回事。因为情形实在奇怪,他说话也没有以往那样狐假虎威。

县衙的人认出他是何望家的,却没有给出好颜色。

“先关起来。”一个都头说。

还没反应过劲的下人被拖过县衙大门槛时,何大人正好走出来。那下人赶忙招呼何大人。

“呃,”何大人犹豫着该用什么脸色好,最终假装慌忙一脚踏出门外。下人被拉扯着向里边走时,听见何大人对那些人说话。

“今早收到协亲王亲笔书信,嘱意我县彻查粮行出入价之异常,民商之抱怨,其中有否官商勾结行贿受贿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